关键词:
主旋律影视剧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媒介素养
摘要:
主旋律影视剧是秉持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原则,以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为核心创作目的,以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影视剧。进入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战狼2》到《长津湖》,主旋律影视剧不断以高口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成为一种支撑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主旋律影视剧具有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特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在全媒体、数字化时代,更需加强对这一论题的研究。新时代主旋律影视剧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是主旋律影视剧的应有之义,主要包括提升个体思想政治素质的功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功能等。相较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旋律影视剧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方式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不可代替:通过叙事策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影像表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过多渠道传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为了更好地优化这些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要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平衡教育性和艺术性,协调人文性和科学性,兼顾主导性和多样性。同时,主旋律影视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引领与支持是环境保障,主旋律影视剧的质量提升是前提保证,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是实践支撑。新时代以来,主旋律影视剧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做出了不少有益探索,但仍存在不少现实困境,主要来自于剧作自身、传播媒介和影视受众的内在局限等层面,具体表现为:作品批判性不足、同质化表达仍有发生、虚假表达尚有发现等,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碎片化传播、粗放式传播、单向传播等问题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受众的“对抗式解码”、“创造性解码”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基于上述困境,需要在以下三方面不断改进:秉持现实主义创作理念,提升剧本原创力,创新影像表达方式,提高主旋律影视剧的质量;搭建聚合平台,实行分众化传播、社群化传播,优化主旋律影视剧的传播效果;补充主旋律影视剧阐释性内容,发挥主旋律影视剧意见领袖的作用,开展主旋律影视剧批评活动,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