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媒介素养
摘要:
当前是一个技术与人共生共赢、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它早已跳出传播工具的范畴,更是发展泛化为一种生活环境,每个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在这个环境下的学习、生活、工作所受到的影响。大学生是媒介受众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正处在思想道德观念成熟和固化的重要节点,媒介及其传播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构建在大学生的脑海中,成为他们思想观的一部分,影响其价值观念形成和行为方式变化。因而,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中实现自我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感和吸引力。本论题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进行探析。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客观述评,挖掘理论空间中的有益之处。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依托实证调查所得数据,理性审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而为处于价值观塑形期的大学生,积极探索提升其媒介素养的路径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前提性问题。重在对相关性的前提问题的破解。首先,在概念分析上,以层层深入的研究思路对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在理论基础方面,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经典作品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和载体论的相关知识作为引导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开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最后,阐明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场域。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探析。重在审阅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实际样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媒介素养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对大学媒介素养的现实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大学生媒介素养现实状况,呈现出使用媒介较为普遍、媒介认知略显差异、媒介参与较为主动、媒介信任存有疑虑等,综合而言,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提升充满期待。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问题及归因。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数据的处理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媒介化社会的思想、行为受媒介影响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具体表现为大学生在接触媒介时呈现泛娱乐化倾向,对媒介内容认知上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力,媒介使用能力略显表面化,对媒介道德意识和法律认识较为模糊。针对上述问题,从高校、大学生和社会媒介环境三方面挖掘并探究其影响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提升的具体原因,为后续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的开展提供可优化的关键点位。第四,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的探究。本部分重在思考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通过课程、文化、管理、实践四种有效育人路径,提升大学生在媒介素养方面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让大学生始终向着美好的理想信念和建设美丽新中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