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乡村儿童
媒介素养
阻碍性因素
提升
摘要: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高速迭代,21世纪成为媒介信息的海洋,人们无时无刻不从互联网媒介平台获取信息,在互联网大潮中生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也不例外。媒介接触与媒介使用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树立价值观的重要参照。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媒介素养”作为重要的知识补充在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如何利用各类媒介信息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为衡量人们媒介素养的重要标准,促进乡村儿童在面对媒介提供的海量信息时,能够树立批判性思维,抵制不良信息带来的有害影响,适应新时代媒介信息环境发生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有关农民工、老年人、城市儿童媒介素养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在其媒介素养受到关注的同时,乡村儿童受关注不多。本研究以媒介素养研究中受关注较少的乡村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聚焦乡村儿童媒介素养的阻碍性影响因素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济宁市鱼台县四所乡村小学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的阻碍性因素进行考察。同时也分别与老师、家长以及乡村小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在访谈之中了解乡村小学生媒介的接触、媒介的使用现状、使用特点以及存在的有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乡村儿童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本研究共有以下几个部分,开头为绪论部分,主要内容是交代了选择这个选题的原因,以及在社交媒体时代背景下研究此问题的意义,对有关概念做出了界定,总结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第一章为研究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研究样本的选择,其次是调研对象的选取,以及研究问题的确定,再次是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最后是问卷的信度、效度的检验。第二章是对调查结果展开的具体分析,包括对所调查的乡村小学生以及他们父母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与深度访谈情况。总结了被调查儿童媒介使用与接触现状、媒介使用行为特征,对媒介素养教育做了描述和探讨。第三章探讨乡村儿童媒介素养的阻碍性影响因素,主要从家庭与学校两大方面入手,具体又包括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媒介使用习惯,学校课程开设等因素。第四章为研究结论与建议。在梳理国内外学者所做的相关研究的前提下针对乡村儿童媒介素养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层面提出提升乡村儿童媒介素养的可行性途径。同时总结本次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且对乡村儿童研究的下一步方向做出探讨。通过研究发现,乡村儿童媒介素养阻碍性因素主要来源于学校环境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中,阻碍性因素主要来源于教师自身媒介水平与媒介示范性使用、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备度、学校有关媒介素养的校本课程开设等;家庭环境中,阻碍性因素主要来源于父母双方的媒介干预情况、家庭收入情况、父母的媒介使用行为习惯等。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乡村小学生媒介使用特征呈现多元化趋势,且使用智能手表上网的儿童人数较多,智能手表成为便携的上网媒介新选择;儿童媒介使用动机呈现娱乐化导向,以玩游戏看视频为主,娱乐性需求占据主要位置,被动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对媒介内容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有待提升;学校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师的媒介示范使用不足;家长对新媒介、新技术了解有限,甚至不如儿童了解的多;媒介使用习惯呈现某类媒介使用时间较长,浏览内容偏娱乐性质,有待为儿童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媒介使用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