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代科技外来词
语言接触
突显
概念整合
LBS模型
摘要:
清代时期,由于西学东渐的发展深入,大量外来词涌入汉语词汇系统。其中,科技外来词在当时产生不小影响。外来词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元素,二十世纪以来外来词研究取得了诸多类突破性的成就,但是在历史上对于科技外来词词义的研究处于薄弱地位。认知语言学正在经历着社会转向,在强调认知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性。现有的认知词汇语义学对关注语言的变异研究不少,但鲜有认知社会学角度研究词汇语义的研究。基于以上,本研究拟从认知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研究清代科技外来词的词汇语义构建。本研究自建封闭语料库,研究的语料主要选取《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主要收录明末清初和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所出现的外来词,是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词源词典。该词典尽可能给出早期书证,甚至是首见书证,并标出了相应的年代。根据清代跨度(1636-1912),本文穷尽性地选取了688条清代科技外来词为考察对象。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论文首先描写清代这段历史时期外源科技名词的整体概况,考察词汇内部构词方式及成员内部语义形式的分布。其次,为了将这些语义信息和认知过程进行有效的结合,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社会认知机制模型,运用语言接触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突显理论和概念整合论建构认知整合框架,即LBS模型。最后,基于LBS认知模型来探讨清代科技外来词语义构建,并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和归纳分析。本文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本文选题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分析方法和结构布局。第二章“文献综述”,综合参考了关于外来词定义的文献资料,并尝试对其作出全面的定义;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外来词的相关论述,并分析这些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找到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章“理论框架”,针对以往研究之不足及缺陷,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和突显理论来建构认知整合框架(LBS),以其为研究基础来论述清代科技外来词的语义构建过程。第四章“语料分析与讨论”,在描写封闭语料的基础上,运用LBS从其演变规律的角度分析清代科技外来词,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数据统计。第五章“结语”,总结全文内容,并指出本研究不足之处和以后研究展望。研究主要发现有:(1)就外来词构词而言,采用意译的清代科技外来词最多,占87.07%。(2)就封闭语料的词义分布而言,机械类词汇占清代科技外来词的比重最大,占31.82%;交通工具类词汇比重位居第二,占13.51%;其次,清代也较多关注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科技。(3)在LBS模型下,清代科技外来词意义建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认知网络模型:简单网络模型,镜像网络模型,单域网络模型和双域网络模型。(4)基于认知语言学,我们发现LBS模型可以用来分析清代科技外来词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简单型与单域型在科技外来词的意义建构中最常见。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外来词词汇研究,而且为外来词研究提供新视角,同时揭示社会背景对清代科技外来词意义建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