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英语学术写作
元话语名词
比较研究
摘要:
学术写作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一直以来,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术写作中作者们使用语言的特征和修辞策略,并提出了大量的观点和理论。这些研究给学术写作的教和学都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学术写作中,学者们除了表达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运用合理的语言资源与读者进行交流、实现读者和作者的良好沟通,以便能有效地推进自己的学术主张和观点、实现学术写作的人际互动。学者们不仅仅通过文本来事描述他(她)所感兴趣的物质世界,而且还通过语言资源来承认、论证、谈判和构建社会关系。因此,很多学者在前人研究语言特征和修辞策略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做了相关研究,发现了学术作者们如何通过名词来组织文本以及实现人际互动的特征。然而,国内外针对元话语名词的研究还相当稀少,特别是针对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使用元话语名词异同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这使得本研究极具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了姜峰(2017,2019)提出的元话语名词的理论,基于语料库,结合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比较讨论中国学者和英语母语学者使用元话语名词进行人际互动的特征。作者根据期刊影响因子排名,从语言学类排名前二十的国际知名期刊中根据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各随机挑选了40篇学术论文,共计80篇,自建两个型符分别为307,938和314,567词的语料库,希望能通过研究揭示出两类不同的学者运用元话语名词在学术论文中和读者进行人际互动的特征、相似点以及差异性。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流程:首先,运用软件Ant Conc3.5.8来检索出元话语名词,找出它们出现的频率;其次,对比分析两类作者使用元话语名词的异同;最后,提供实例证实学者们如何通过元话语名词来实现学术论文的人际互动,并对两类作者使用这类名词表现出的异同背后的原因进行讨论。针对元话语名词的人际互动功能,本研究有三项重要发现。(1)元话语名词在学术论文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在五个语法结构中分布不均匀。元话语名词在the determiner+N结构中出现最多,在the determiner+be+N结构中使用最少。(2)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在使用元话语名词时具有相似之处:a)两类学者都愿意在学术论文中使用元话语名词来和读者互动;b)在五个语法结构中,两类作者使用元话语名词的情况都不均匀;c)在“引导”纬度,两组学者以“回指”方式使用元话语名词的情况都远远多于“后指”的形式;d)在“互动”层面,作者发现,相对于“介入”,中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都更愿意使用元话语名词来表达“立场”。(3)两类作者使用元话语名词时有很大不同:a)研究发现英语本族语学者相比中国学者更愿意使用the determiner+N的结构;b)中国学者倾向使用entity类的元话语名词,然而英语本族语学者则更倾向于使用attitude类的元话语名词;c)在引导“引导”层面,中国学者更多地采用了N to-infinitive clause的语法结构来使用元话语名词,然而,英语本族语学者们则更多地使用了N+that结构;d)在“互动”层面,尽管中国学者和本族语学者都倾向于使用元话语名词来表达“立场”,但中国学者使用元话语名词来表达“立场”的频率明显要高于本族语学者。本研究发现了英语本族语作者和中国作者运用元话语名词进行人际互动的特点及异同。同时,本研究为EPS教学,特别是学术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