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系统
生态态度
海豚湾
摘要:
生态话语分析是生态语言学的主要研究路径,它主要研究语言和生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今,它已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生态纪录片话语是一种生态有益性话语,对生态语言学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为此,本文拟运用及物系统理论,结合生态场所观,对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英语纪录片《海豚湾》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尝试解读纪录片话语背后蕴含的生态态度和生态思想。拟探讨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纪录片中的语言特征资源是如何分布的?(2)纪录片话语中的语言是如何体现生态态度的?(3)纪录片话语体现的深层生态思想是什么?本研究基于实例化的生态话语分析框架。首先,以Naess提出的深层生态思想为生态哲学基础;然后,借用及物系统理论展示话语的语言特征,最后,将生态场所观作为语言手段和生态哲学的之间的联系,阐述该纪录片话语体现的生态场所观,并探讨了《海豚湾》话语语言的生态取向以及语言手段和生态意义建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分析该纪录片语言的及物系统和生态场所观,发现它们能解读话语所体现的生态态度;(2)该纪录片传达了一种更积极的生态态度;(3)该纪录片话语在强调关注大自然和生物内在价值的同时也批判了其语言背后所隐藏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其实,这种积极的生态态度和生态思想是通过选择语言特征来实现的,具体讨论如下:首先,从过程类型分布来看,该纪录片更频繁地使用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而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则较少涉及。其次,就参与者角色而言,该纪录片中涉及的参与者主要包括:非人类生命体(海豚)、人类以及其行为和动作。在对它们所扮演的参与者角色进行分析时,发现非人类生命体在过程小句中主要充当受事,而人类参与者主要以施事者存在。另外,该纪录片的生态场所观分析表明,该纪录片中的人类参与者主要作为风险管理者;他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非人类生命体和自然场所并更频繁地表达对周围环境的意动态度。最后,《海豚湾》话语的生态取向研究也表明其传达了更积极的生态态度。简言之,该研究从生态话语分析的视角分析了纪录片《海豚湾》,以期能够丰富和完善该领域的研究。同时,该纪录片话语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也呼吁人类要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摈弃人类凌驾于其他生物之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等意识形态,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命体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