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认知社会语言学
日语外来词
LCM模型
认知
摘要:
外来词是一种语言从另一种语言中借来的词,外来词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和社会现象。外来词是英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应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痕迹和结果。本文从社会因素和语言内部变化两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日语外来词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此外,本文还着重分析了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通过这样从整体上对外来词进行描写和分析,旨在更好地理解外来词。国内外的学者们从对比语言学、词汇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等不同的视域对外来词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但是有关英语中的日语外来词的研究却很少,而且很少关注到外来词背后所蕴藏的认知机制以及外来词借入的社会、文化动因。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及社会语言学中的基本理论对英语中的日语外来语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研究。本文利用语言接触理论、突显理论、认知参照点模型、认知隐转喻理论自主建立了LCM模型尝试对日语外来语的表现形式,背后蕴含的认知机制进行探究并对其借入的社会和文化动因进行分析。本文试图通过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的日语外来语现象的描述,试图对英语中的日语外来语进行全面、详尽的描述,以揭示英语从日语借词背后的社会文化特征,对外来词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本论文共五个部分。简介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语料的情况、研究方法。文献综述部分根据国内外有关外来词的研究现状分类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回顾与总结。理论框架阐述了语言接触理论、突显理论、认知参照点模型、认知隐、转喻理论、并解释了LCM模型的建构过程。第四章是语料分析,首先对于语料的收集进行了阐述,其次将其依据语义分为了十三类,包括体育武术、学科、文化习俗、饮食、职业地位、商品、工艺美术、娱乐、宗教、经济商业等等,并将其按时间顺序分为九类,以50年的跨度,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第一次引用年份:1601年之前的33年,1601-1650年,1651-1700,1701-1750,1751-1800,1801-1850,1851-1900,1901-1950和1951之后。最后在LCM模型下对语料进行了分析与描述。最后一章是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意义以及不足之处。研究主要发现:第一,英语中的日语外来词借入的方式主要是源语词语的若干信息为认知参照点并受到英语的语音、语义、语用各方面知识作用。其中,以源语词语的语音作为认知参照点这以类型的借入最多,这是由于省力原则和经济原则的制约,在创构外来新词语时,以语音作为参照点是认知努力最小、最便捷、技术含量最低的一种方式。第二,日语外来词在进入英语词汇后,其语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两点:跨文化语用因素以及民族认知心理因素。词义发生变化的类型有三种:语义缩小、语义扩大以及语义偏离。第三,影响外来词借入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方面、经济方面以及文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