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隐/转喻互动
多模态
认知语言学
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模态的媒介应运而生,人们倾向于使用多种形式传达信息和构建意义。在此背景下,多模态隐/转喻的研究成果丰硕,囊括多种语类和学科。而对于高校徽标的关注较少,具有其研究局限性。高校徽标是大学对外宣传的名片,可以凸显大学的整体形象。高校徽标通过颜色、图形、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来表征意义,彰显出学校的地理位置、精神文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办学追求,构成多模态隐/转喻。然而,目前对于高校徽标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从研究视角上看,学者大多从平面设计、文字学、文化等角度展开,鲜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研究其多模态隐/转喻;其次,从研究的语料上看,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少数高校进行案例分析,缺乏系统性。鉴于此,本文以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为研究对象,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中存在哪些主要的模态类型、模态分布如何以及模态分布蕴含了什么?2.在各个类型的模态中存在哪些隐喻和转喻?通过隐喻和转喻的映射表征了高校徽标的何种意义?3.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涉及的隐/转喻互动类型有哪些?以及中国高校徽标的意义是如何通过隐/转喻的互动进行建构的?基于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隐/转喻互动,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对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的多模态意义表征进行探究,首先对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各个模态进行统计,进而对个案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的主要模态为:颜色模态、文字模态、图形模态和图像模态,模态分布蕴含学校要传达的隐喻意。2.在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中,隐喻以模态作为源域分为颜色隐喻、图形隐喻、文字隐喻和图像隐喻;转喻发生在模态内部,类型包括特征代替实体、实体代替特征、穿着代替人、单个体代替集体、拥有者代替被拥有物、被拥有物代替拥有者、地理位置代替坐落物、坐落物代替地理位置、子事件代替整个事件、动作代替状态、容器代替被包含物和代表性建筑代替大学。通过映射理论,隐喻和转喻主要表征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的地理位置、学科特色、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国家民族文化。3.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涉及的隐/转喻互动类型为:隐喻来自于转喻和隐喻内包含转喻。通过转喻可以激发隐喻的源域。转喻和隐喻共同表征整体意义,构建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的意义。通过对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运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以及隐/转喻的互动来分析多模态语篇的语义构建是可行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中的双域映射为揭示中国双一流高校徽标意义和向公众传递学校要呈现的信息提供了重要途径。概念隐喻、概念转喻、隐/转喻互动以及多模态隐/转喻的普适性得以证实,其研究语类也得以扩展,为之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