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语篇情节
翻译方法
民间文学
摘要:
本次翻译任务选择了《火童》这本哈尼族,彝族故事集里面的七个故事作为源文本。其中六个是哈尼族故事,一个是彝族故事。哈尼族的文学属于口传文学,彝族虽然有自己的文字,但这七个故事都是由哈尼族,彝族人叙述,再经第二人用汉字记录下来。这七个故事属于民间传说,语言质朴,较多口语化,表现了哈尼族,彝族人勤劳,善良,勇敢,诚实,孝顺的优秀品质。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和翻译价值。本次翻译任务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哈尼族、彝族民族文学作品,探究如何从文化语言学的语篇情节角度来指导民间文学翻译,使其更能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但也由于口述加转录的特点,有些故事存在着逻辑不严谨等问题。针对这些特点,译者选择了帕默尔的文化语言学作为其翻译指导理论,从它的语篇情节视角来研究本次翻译任务。帕默尔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关键概念,如意象和图式,作为研究工具,从文化维度来研究语篇,构建了分析语篇的模式——语篇情节。语篇情节综合了五种基本图式:参与图式,次第顺序图式,言语行为图式,视角图式和概念图式。在语篇情节的指导下,译者以源文本为基础,对其进行修补和优化,适时地采取替换,倒译,加注等翻译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译文的质量。在此过程中,译者发现,参与图式能帮助探究隐形语篇参与者的作用,并借此探究文章背后的文化内涵;次第顺序图式能帮助译者理清源文和译文的逻辑顺序;言语行为图式能帮助译者探究人物行为的内在动机,借以更加生动地描写人物,视角图式能根据文章需要增强或减弱读者参与文章的主客观程度,概念图式能帮助译者解决文化负载词等的翻译难题。译者真诚希望此篇论文的初步探索能对此方面更深入的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