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上海孤儿
二战参战国
形象研究
意识形态
系统功能语言学
摘要:
石黑一雄是一位英籍日裔作家,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上海孤儿》是石黑一雄的第五部作品,于2000年出版后获布克奖提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上海孤儿》中,石黑一雄从主人公班克斯的视角描述了二战时期中国当时的情况,涉及到对英国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描写。许多学者认为石黑一雄在作品中客观地描述了二战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对英、日、中三国的人物形象建构,以及主人公与三国警官之间的人际关系来探索石黑一雄对这三个国家的态度,进一步揭示石黑一雄笔下的二战参战国。本研究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和态度系统探讨石黑一雄对三个二战参战国的形象构建及其意识形态。系统功能语言学主要研究人们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语言,是有效分析形象构建和意识形态的语言学理论。其中,及物性系统表达概念功能,可以揭示人们如何理解现实。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的核心,能够有效地分析人际功能和人物态度。本文通过及物性系统对两段与战争密切相关的选文进行分析,以了解英国人、日本人以及中国人的形象是如何建构的。此外,基于态度系统,本文探讨了班克斯与英国官员、中国官员和日本官员的人际关系以及班克斯对他们的态度。最后,在及物性和态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综合分析了石黑一雄对三个参战国的形象构建及其意识形态。及物性系统分析发现,石黑一雄批判了英国人对日本残酷对待中国人漠不关心的态度,构建了不负责任的、冷漠无情的英国人形象,刻画了孱弱的日本士兵形象以及胆小怯懦却极富攻击性的中国难民形象。通过态度系统分析发现,班克斯对日本官员的态度最为礼貌,其次是英国官员,最后是中国官员。此外,班克斯和日本军官的对话拉近了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也拉近了日本军官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综合及物性分析和态度分析,本文发现石黑一雄塑造了虚伪的、不负责任的英国形象、值得同情的日本形象和以及格局混乱的中国形象。在小说中,石黑一雄描述了中国人恶劣的生活状况,批判了英国对待日本侵华战争的冷漠态度,体现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之心,对英国未承担大国之任的批判。石黑一雄塑造了一个孱弱的日本士兵形象和一个受过教育且受人尊敬的日本军官形象,为日本士兵的大屠杀行为作辩护。此外,石黑一雄通过班克斯对日本军官的良好态度以及他们之间相对亲密的人际关系拉近日本军官同读者的关系,弱化其在战争中的罪行。由此可见,石黑一雄并非是他口中所谓的“国际作家”,《上海孤儿》在某些程度上弱化了日本在二战中的罪行,体现了石黑一雄偏袒日本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