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多模态教材
教材对比
词汇和语法
摘要:
多模态研究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以来便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模态。其他模态,如声音,视频,图片等,也成为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语言学界对多模态的关注更是与日俱增,尤其是在教学领域。前人在研究多模态教学的过程中,将关注点集中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而作为多模态资源整合聚集地的教材,对其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则关注较少。体认语言学是近年来由认知语言学发展而来的重要成果,它基于后现代的哲学视野,是哲学和语言学相结合的理想产物,更是对以往语言学研究的传承和超越。其核心原则在于:现实—认知—语言,即强调现实的体验,头脑的加工以及语言的输出。而多模态教材对于知识的直接呈现也强调学生的体验感,强调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语言教学,这与“体”便不谋而合。学生在现实中得到真实的“体”后,便能联系自身以往的身体经验,在头脑进行“认”的加工,从而记忆知识,达到正确的“语言”输出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尝试在体认语言学的视野下,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国内外多模态教材中的词汇和语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此突出多模态教材对于学生词汇和语法学习的积极影响,同时为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建议。因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多模态教材的有效性,本文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对象为某中学高一年级的三班(实验班)和四班(对照班)。对照班采用外研版教材,而实验班采用剑桥版教材。教学实验结束后,通过SPSS16.0的交互结果来分析不同教材对学生语法和词汇学习的不同影响。本文拟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1.在教学过程中,哪一本教材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其有效性是如何体现的?2.基于体认语言学,为什么这本教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和语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发现:1.与外研版教材相比,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剑桥版多模态教材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同时大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并有助于建构一个师生“双赢”的互动式课堂。2.剑桥版多模态教材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被动接收转化为主动学习,摆脱传统教材和教学方式倡导的机械式学习;并且对教师来说,剑桥版多模态教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活跃课堂氛围,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从而真正做到在真实情景中教学的目的。最后,理论上看,本研究从体认语言学视野,对多模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机制进行重新阐释,这是对多模态研究的丰富和扩展,同时也是让体认语言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次有力尝试;其次,从实践层面看,本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课堂师生角色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性和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