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非遗”舞蹈
舞蹈道具
舞蹈身体语言
摘要:
舞蹈道具是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进行表述的重要媒介之一。因“非遗”舞蹈产生并发展于民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辅助表演者完成舞蹈表演,更重要的是它对所处乡土区域内人文风情的呈现方式与表述内容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价值功用。现今,前人对于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研究较为零散且内容不够丰富,因此本文将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作为研究对象,从舞蹈身体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田野调查内容对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表达进行深入分析。服饰道具作为舞蹈身体语言陈述的重要一环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述方式与表述内容。舞蹈者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他使用的道具必定是符合其社会背景且具有相应的直观结构的,道具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下将自身所蕴含的意义传达出去并在社会内部产生某种作用。只有经过此过程,舞蹈道具的意义才能完整表达。本论文从四个部分论述了在舞蹈身体语言学视角下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语境、语形、语义及语用内容。要想明其因必先探其源。对于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来说,源便是舞蹈道具的原生语境。因此在本课题的第一部分中,笔者将对舞蹈道具所处的社会语境与言辞语境进行概括性的归纳梳理。在第二部分中对舞蹈道具的语形进行了动静态的阐述。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第三部分将对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语义(即意义)进行梳理。本章节中力求对舞蹈道具的意义表述进行由浅至深的挖掘,明确舞蹈道具所表述的语义内容。有意义必有意义的接收者,必产生价值功能。最后通过对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语用进行研究,明确舞蹈道具的价值与功用。在这里“语境”、“语形”、“语义”、“语用”都是语言学中的术语,但因舞蹈身体语言学是在语言学的基础建立起来的,所以一定程度上,语言学的术语也可视为舞蹈身体语言学的术语。舞蹈道具作为舞蹈表述的特殊形式,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重在传承的“非遗”舞蹈来说,更是如此。本课题关于河北省国家级“非遗”舞蹈道具的研究是一种尝试,希望为舞蹈本体与“非遗”舞蹈的研究开拓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