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
及物性系统
衔接
主位结构
《鲁滨逊漂流记》
摘要: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关注“生态”这一话题。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也开始探索从语言使用角度分析人们的生态取向,旨在唤醒人类社会的生态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进而从根本上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生态话语分析是对语篇中的生态意识进行分析,相比其它领域的语言学研究来说,它的兴起较晚,但研究热度却与日俱增。目前对生态话语分析研究主要遵循两种研究模式,即“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鲁滨逊漂流记》这部著作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不少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但鲜少有人探究其生态意义。本研究遵循韩礼德模式,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理论框架,尝试从生态话语分析角度,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分析和解读。首先,通过对小说进行及物性分析我们发现,小说中大部分动作的施动者都是以鲁滨逊为首的“人类”,尤其是在参与者为自然界中的植物时,人类几乎占据全部主动权。而在参与者为动物时,个别情况下动物具有一定的主动权。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所持有的生态观点。虽然个别情况也可以体现出人与自然中其他的物种处于平等的关系,但总的来看人类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人类可以肆意剥夺大自然中的资源,并据为己有。其次,我们对小说的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断小说的生态取向及作者的生态观。研究发现,小说的衔接手段反映出生态模糊的思想,小说中指代非人类动物如“羊”、“熊”及“鹦鹉”时,多次使用人称代词“she”和“he”,将动物拟人化。除了有生命的动物外,小说在指代非人类实物“船”及非真实存在的“上帝”时分别使用了人称代词“she”和“he”。然而,在对小说进行词汇衔接研究时,我们发现小说中却大量使用“creature”一词来代指动物,从这点来看,小说并不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最后,我们对小说进行主位结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小说大都是以人类作为主位,非人类实物很少做主位。这表明在小说的作者笛福眼中,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但人类主位的大量使用,尤其在杀戮动物的过程中,能够直观的显示出违背生态和谐的责任人,有利于引导有益性生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