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评价理论
介入资源
学术语篇
文献综述
词汇语法实现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术语篇研究。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作为学术语篇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然而,大部分相关研究是从体裁分析的角度展开的,很少有研究涉及到文献综述的人际意义,这可能是文献综述的客观性特征所致。但已有研究表明文献综述中确实存在人际互动现象,具体来说,文献综述可以被认为是作者、被转述者和潜在读者的一个多声对话场所,因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多种修辞手段呈现前人研究,还要给予评价并试图劝说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本研究从对比分析的视角,基于评价系统理论框架,随机选取PQDT和CNKI数据库中的60篇应用语言学类英语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部分为语料,其中,30篇为英语母语者(L1)博士学位论文,另外30篇为中国英语学习者(EFL)硕士学位论文。在评价理论框架下,本研究对各介入资源在上述两个语料库(30篇L1博士论文文献综述部分和30篇EFL硕士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分布情况及其词汇语法实现形式予以了对比,并对对比结果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介入资源广泛存在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而L1博士生使用介入资源较中国EFL硕士生多。具体来讲,L1博士生和中国EFL硕士生使用的收缩资源都远大于扩展资源。其中,认可和中性归属资源在两个语料库中被使用的频率都较高;赞同、宣布和疏远资源占比最少;L1博士生使用否定、反预期和包容资源多于中国EFL硕士生。在主要词汇语法实现形式上,二者使用的高频词和句法结构呈现高度相似性;但在使用宣布资源时,L1博士生使用we和I的频率相似,且占比不大,而中国EFL硕士生高频使用we;认可资源和中性归属资源主要由研究行为、话语行为及认知行为转述动词实现,尽管中国EFL硕士生在使用这些资源的频数上超过L1博士生,但他们的词汇丰富度没有L1博士生高。本研究认为,L1博士生和中国EFL硕士生在介入资源使用上的不同对其文献综述部分人际意义的实现也有不同影响。首先,与L1博士生相比,中国EFL硕士生对介入资源总体使用不足导致其语篇对话功能较弱,难以给读者留出足够的对话空间,致使语篇的互动性较弱,尤其是在文献综述中较少使用包容资源而大量使用中性归属资源,致使语篇大多只是陈述他人观点,没有明确表达对引用观点的态度。在只有描述没有分析的语篇中,作者其实削弱了自己作为语篇内部参与者的地位,失去了与读者对话的基础;其次,L1博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较多使用否认资源,表明L1博士生敢于否认他人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中国EFL硕士生所撰写的文献综述具有多肯定少否定的特点,体现了他们对自己的学术地位缺乏自信,削弱了自身研究的学术价值。本研究进一步扩展了评价理论在学术语篇分析中的应用领域,有助于提高中国EFL硕士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写作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学位论文写作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加强介入意识的培养,以帮助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更为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更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从而提高论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