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维度分析法
因子分析
学术英语写作
语域研究
摘要:
英语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所通用的媒介语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强调学术英语写作的作用对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研究者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生群体是各个学科专业的后备学术人才力量,培养他们的英语学术写作能力对提高我国未来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十分有益。因此,研究提高英语学术写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研究生与母语者的英语学术写作的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我国英语教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不少研究显示,进入高级英语学习阶段后,中国英语学习者缺乏专业的学术英语写作训练,语域意识较薄弱,表现之一是书面语体中出现大量的口语化和非正式性特征。这些研究虽然揭示了英语学习者学术英语写作在语体上的倾向性,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学习者和母语者学术语体上的差异究竟表现在哪些具体语言特征上?这些差异又该如何从总体上去把握?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有二:第一,引入Biber(1991)中所应用的多维度分析法和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理论,分析众多语言特征在学术写作语体中的共现模式,总结出一系列用于描写学术语体特征的宏观指标,并尝试解读其背后的话语功能,以期为学习者学术英语写作提供参考;第二,分析对比学习者和母语者在各个维度上的维度分均值差异以及各维度内语言特征的频率差异,并尝试探讨背后的原因。笔者选取了语言学专业的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与母语者的硕士毕业论文各100篇(总计约290万词次)建设了两个语料库,运用Biber(1991)创立的多维度分析方法,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共选取了69项语言特征,统计了各特征在文本中的归一化频率,观察母语者和英语学习者学术语体的微观差异。为从宏观层面把握母语者和英语学习者学术语体的差异,构建学术语体宏观特征指标体系,本研究引入了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各项语言特征的在各个因子中的共现情况以及在具体文本中的使用情况,认为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学术语体的宏观特征的差异可以使用4个维度的语言特征共现模式来描述,分别是:“假设性与信息性相关语言表达”、“互动性与客观性相关语言表达”、“句法复杂度和观点突出性相关语言表达”、“即时风格与记叙风格相关语言表达”。为了研究英语学习者和母语者在上述4个维度上的语言特征使用差异,本研究使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学术语体的特点是,强调客观事实之间的逻辑连接,有意识削弱作者身份的凸显度,较多使用强调词、必要情态词等语言手段突出作者观点,整体话语风格偏记叙性质。而母语者学术语体的特点是,着重构建新假设,作者在论文写作中强调自身在整个学术活动中的参与,积极与读者进行互动以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学术观点。文本中的句子和段落普遍较长,说明作者善于用复杂的语言手段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整体话语风格呈现即时性。本研究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西文化内部差异、中外学术英语课程设置差异等方面。为此,研究建议各高校开设专门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注重英汉语言语体对比分析,尽量避免语言迁移的消极作用、鼓励学生模仿本领域前沿国际期刊的写作语体,着重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语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