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一
西夏文
扉画
语言学
摘要:
北宋施护所译《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三法藏》),是小品系般若经典之一,至迟在熙宁六年(1073)进入西夏,并于仁宗仁孝时期翻译为西夏文。西夏文《三法藏》存世版本丰富、数量众多、卷次齐全,具有极高的西夏文文字学、文献学及语言学研究价值。本文以西夏文《三法藏》卷一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探讨西夏本与汉文本及西夏本各版本之间,在内容、文字、词汇与句式等方面的问题,补充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希望可以为西夏语研究提供新语料、新思路。全文分三章:第一章考定了西夏文《三法藏》卷一的版本与翻译年代。确定英藏Or.12380—3399(***.0235.h)残片为《三法藏》卷三,因此,西夏文《三法藏》卷一的版本为俄藏的五件文献材料。写本蝴蝶装Инв.No.49为译本,时间在1169年至1182年之间;其余版本均为校本,写本册子装Инв.No.5650 5747 7066 7372 7644 7656 7669卷一抄写时间在1186年之前;刻本经折装Инв.No.235、Инв.No.8319及Инв.No.3315,无法判定校勘时间。不过Инв.No.235、Инв.No.8319均存有卷首扉画,较之Инв.No.49的一段式说法图,构图布局更为复杂,以界栏齐整地分割出四幅画面,画面内容也更为丰富,为护法神像、说法图与经变图,整幅版画精美流畅,可见其用心。第二章为西夏文《三法藏》卷一的释文。以Инв.No.49为底本,其余版本作为参校,录入西夏文经文,将西夏文对译为汉文,并对比施护汉文本佛经原文,将各版本的不同之处,包括异写字、音译词、及脱讹衍倒等现象在注释中加以解释说明。第三章整理释文中出现的异写字与脱讹衍倒现象,对脱讹衍倒进行校正勘误,归纳写本异写字的书写规律,以期对西夏文写本文字的辨认做一些补充。并进一步描写分析经文中的西夏语词汇与句式。受汉文本影响,经文中西夏语佛教相关外来词的翻译方式,以意译为主;西夏语复合词的构词方式,也以联合式、偏正式居多。不过西夏本词汇的翻译并非完全与汉文本一致,相同的汉语字词可以有不同的西夏文对音或书写形式。同样地,通过对经文中西夏本的“”(是)字判断句、疑问句及引述句三个句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仁孝时期西夏的译经事业已相当成熟,译经者在翻译相同的汉语句式时,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习惯增加、删减或更改语句,使得句式更为复杂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