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法学
语言学
话语理论
摘要:
女性主义法学自诞生至今,内部已产生许多流派,尽管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并不相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大相径庭,但这些观点的碰撞都推动了女性主义法学理论不断完善,女性的地位也切实得到了改善。然而,我们当下仍处于父权制社会中,要想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就需要摆脱父权制对我们思想的影响乃至控制。同西方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女性主义法学研究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学界讨论热度逐渐升高,却鲜有理论的创新。对话语理论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推动对女性法律话语的构建。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从语言学角度结合话语理论对女性主义法学的四个流派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福柯的话语理论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的影响。本文一共包含四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女性主义的语言学构建。第一节介绍了为女性主义带来启蒙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该假说主张文化和语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语言深刻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二节具体阐述了语言与性别,包括基于性别差异对女性的诠释可能形成刻板印象,社会语言学中涉及的性别差异,女性主义中的语言问题以及话语构建对性别的意义,为后文从话语理论角度出发对女性主义法学进行诠释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介绍了传统女性主义法学的主要流派及其话语构建。流派主要包括倡导平等观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批判父权制的激进女性主义法学以及以重新定义女性价值为目标的文化女性主义法学。对它们的主要思想进行了解读,并结合话语理论对其产生与发展进行了分析。第三章首先对后现代主义及其在女性主义中的反映进行了简单概况,并介绍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如社会性别流动性以及话语,并对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提出挑战。其次对权力、主体、话语与后现代女性主义法学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福柯话语理论对性犯罪进行了探讨。第四章在前述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女性主义法学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包括各流派间的争论阻碍着女性问题的解决;未能从根本上动摇父权制以及将男性作为局外人加以审视。紧接着为顺应当今时代女性诉求,思考了女性主义法学话语构建的可能,探索了女性主义法学今后发展的出路。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理论以及法律的翻译、对某一流派观点的阐述与评析,或是对某一具体女性问题的思考,鲜少关注女性的话语。有鉴于此,本文将在阐释女性主义法学各流派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引入话语理论,探索对女性主义法学的话语构建,希望能为女性话语的争取以及创造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