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隐喻
转喻
多义词教学
范畴化
摘要:
词汇是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的基本元素。其中多义词的理解与运用更是一直以来外语语言习得的难题,认知语言学中针对多义词的研究可以说是最充分的,了解语言的认知理据,如转喻、隐喻和范畴化等机制对于二语中多义现象的理解和记忆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此类研究多数针对于大学阶段的学习者,多义词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应用以及可以采用的模式仍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在中国很多地区不同层次的大学前的教育体系中,词汇教学一直处于相对靠后的地位。而且,词汇教学的方式长久以来停滞不变,主要就是在老师的大量监督之下学生依靠死记硬背去记忆词汇和它们的义项。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事倍功半的,尤其是在学习一词多义这一现象上,并且极易伤害学生学习的进取心。基于这一现状,在探索新型的多义词教学模式过程中,笔者以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多义词义项间延申的认知理据为出发点,以定量为主的研究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检测和访谈的形式,去验证以下两个假设:1)加强多义词认知机制的分析能否提高学生单词记忆效果?2)对多义词认知机制的分析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兴趣?该研究的目的是检验和证实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多义词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是对以后探索多义词教学模式增砖添瓦。在实验过程中,以在前测中显示英语词汇测试上没有显著差别的两班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对实验班进行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多义词教学和对对照班级进行传统多义词教学,所学的多义词和使用的语境一致。并以即时检测和延时检测两种方式对于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和分析比得出以下结论。(1)以认知理论推动的词汇教学是更吸引学生的,是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从课堂的角度来说,以认知理据推动的教学,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去,在看到词义拓展的规律和道理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是在他们在多年的英语学习中所没有感受到的东西,是同他们的母语一样让他们第一次感到这个语言的生命力和生活气息。(2)利用SPSS22.0对三次测验的成绩进行分析,分析显示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学习多义词的受试学生在即时后测和延时后测中比传统多义词教学下的学生成绩显著突出,而且在延时检测与即时后测的配对分析中显示认知驱动下的教学在记忆保持效果上比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更好。目前来看,多义词教学尚没有出现统一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以隐喻和转喻为理论指导的也都是些个例,因此,在多义词教学模式探索上,还有更远的道路要走。而且在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指导教学的时候,如何趋利避害,最大程度地在不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学习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服务学生更好地学习外语是接下来应该去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