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外来语
社会语言学
外来语泛滥
社会变迁
民族心理
摘要:
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富有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语言随着各国之间更加紧密的交流混杂在一起,外来语成为所有语言都无法绕过的部分。作为社会语言现象广泛普及的外来语,受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语言学家,特别是词典编辑和语言学家之间的探讨成为热门话题。自明治维新后,日本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国家的文化随着列强的坚船利炮直接地进入到了日本人的生活中。与此同时,新的语言也随着新事物的传入进入日本人的语言。而进入日语的语言,就被日本人叫作“外来语”。外来语传入的过程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发生了许多变化。由于国家国力的变化,在日语外来语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逐渐从葡萄牙语、荷兰语变成了如今的英语(美式)。通常来说,不论是文化还是语言,在进入另一种文化时通常都会遇到一定阻力。奇怪的是,外来文化与语言进入日语的过程却十分顺利,这与日本的社会环境、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等社会因素不无关联。另外,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乐于使用外来的语言。本文旨在通过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并对当今日语外来语的情况进行详细探究。如果说语言是研究“社会”和“人”的媒介,那么社会语言学就是研究“使用语言的社会存在”的学科。在社会语言学的五个特征中,“社会性”理所当然的是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另外,外来语的特征与社会语言学的这一特征也最为相符。因此,本文着重从社会的角度对外来语进行研究,从高语境文化与外来语、社会的变迁、相位语与外来语三个方面对外来语的传入后对日本社会带来的影响、使用人群等方面进行研究。随后对于日本民族吸收外来语的心理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日本人乐于吸收其他国家先进文化的特点。在探究外来语传入的社会背景后,笔者将外来语的传入分成两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全文共由6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首先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目的,选定了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的构想。本文仅研究狭义意义上的外来语,即用片假名书写的来自西方的“片假名语”。其次,在梳理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研究任务,旨在以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总结日语外来语的历史和现状、外来语泛滥的原因,梳理语言和社会的关系。先行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日关于社会语言学的先行研究,二是关于外来语的先行研究。第二章阐述了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特征和研究领域以及外来语的含义。社会语言学具有“社会性”、“集体性”、“变异性”、“开放性”、“实践性”这五种特征,社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被认为是以下两个:第一,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这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第二,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寻社会(诸因素)的变化。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记述“语言和社会构造的变化”。“共变”是现代语言学中常用的新术语。这个命题所说的“共变”似乎意味着语言是可变的。语言和社会这两个变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也相互交融。第三章概述了日本吸收外来语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外来语的借用方式和传播途径。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大力推行西洋化政策和近代化政策。日本的近代化政策甚至可以被称为“欧美化政策”。从那以后,日本国民越来越想要向欧美各国学习。这一政策大大地促进了日本国力的发展,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日本人萌生了对西方先进国家的崇拜思想。在这一时期,使用外来语被看作是上流的特征。外国语快速地进入了日本人的生活,“外来语”这一定义也是这时被创造。另外,外来语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传入方式的转变。但是由于两个特殊的原因,这一转变得到了实现。日本外来语的传入历史也由此被分为“江户~大正末期”“明治维新后”两个时间段。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现状,分析了外来词泛滥的原因以及日本政府针对外来语泛滥的政策。随着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外来语在日本国内快速传播。日本人接触外来语的频率越来越高,使用次数也急剧增多,最后导致了外来语的泛滥。如果客观地对日语外来语进行分析,那么大致可以找到如下原因。受到全球化的影响,日本的教育制度要求日本人学习英语。另外,由于很多外来语都是来自英语,所以使用外语的频率也随之增加。日语本身也存在着问题,许多新生事物无法通过日语进行表达,所以必须使用外来语。最后,利用日本人对于新事物的崇拜心理,大众传媒和广告都大面积地使用外来语,为外来语的泛滥提供了条件。对于外来语泛滥这一现象,日本人也表现出了一定担忧。日本政府为了解决这日益严重的问题也作出了一系列尝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后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第五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对日语外来语进行了分析。外来语作为日本社会发展的产物与日本社会、文化变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同时期的外来语词均能反应出日本当时的典型时代特征,比如通过探究外来语的语源就可以认识到当时是哪一国的文化传入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