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信息文本
翻译补偿
语言学
翻译策略
摘要: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巴里-费兹-巴林顿的著作《建筑:隐喻之作》作为英译汉翻译实践文本。该书从隐喻的视角阐释了建筑环境,将隐喻作为理解建筑环境的关键并简单介绍了隐喻的定义和隐喻的语言学案例。隐喻不仅是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工具,也是创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媒介。本书的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建筑作品,对于促进建筑领域的发展,普及建筑作品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书旨在向专业或非专业的学者传播建筑隐喻,帮助读者了解并学会欣赏建筑作品的内在含义。原著作《建筑:隐喻之作》属于建筑信息类文本,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该著作源于耶鲁大学的建筑隐喻系列讲座,其中涵盖大量的建筑专业术语,对译者以及译文的要求较高。因此,译者在保证文本内容准确传达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翻译文本的晦涩难懂。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很大区别,在翻译过程中信息、文化、内涵以及美学意义的损失不可避免。因此翻译补偿十分必要。而国内翻译补偿研究多集中于文学翻译,对信息类文本的补偿翻译研究十分稀少。而本译作作为翻译补偿策略在信息类文本中的一个应用,旨在为信息类文本翻译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次翻译实践在夏廷德翻译补偿理论的指导下,对目的语中的翻译缺失进行补偿。夏廷德翻译补偿理论可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学层面,包括词汇补偿、语法补偿和语篇补偿;二是文化层面,包括审美形式的功能、价值冲突和形义统一性等方面的补偿。鉴于建筑信息类文本具有很强的说明性,本报告将以语言学层面补偿为主,辅以文化层面补偿,以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对等性。以夏廷德的翻译补偿理论为指导,本次翻译实践选取了译文中一些典型翻译缺失的案例,探讨了语言学和文化层面缺失以及具体的补偿方法。词汇层面上译者采用增译,具体化,概括化等翻译补偿方法,提高文本可读性。语法层面译者添加时间副词,被语态变主动态,以及增加小品词,确保文本自然流畅。语篇层面上译者深度分析句间、段间隐藏的逻辑关系,通过适当增补逻辑词,显化深层逻辑,输出简洁的,容易理解的目标语文本。在文化层面上,源语文本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和隐喻表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增加注释的方式实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对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