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低年级听障儿童
代词习得
互动语言学
叙事实验
摘要:
具有七年听力年龄并经过一定语言康复治疗的汉语低年级听障儿童,他们已经具备基本的进行日常言语交际的能力,但由于受到听力受损的影响,汉语听障儿童在互动交际中会出现与典型发展儿童不同的言语习惯。尤其是在叙事过程中对于代词的运用,体现出不同于典型发展儿童的特点。因为代词的表义不明确和高度抽象特征对听障儿童的认知理解水平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其习得过程。但代词在语言生活中的高频复现率又要求听障儿童必须尽早完全习得代词系统。现阶段,特殊语障儿童代词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闭症儿童,即利用一定的工具对自闭症儿童的代词加工能力、代词习得特点、与典型发展儿童习得的差异进行研究,对听障儿童的代词习得尚缺少系统的专题研究。因此,本文通过自建“汉语听障儿童叙事语料库”,并结合互动叙事实验,通过与典型发展儿童对比,对低年级汉语听障儿童的代词使用和习得特点展开全面研究,以探究汉语听障儿童代词习得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求影响该人群代词习得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听障儿童代词习得与康复的策略建议。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阐述研究背景并进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介绍,进而分别从互动语言学理论与特殊语障儿童代词习得角度出发进行文献综述,概括分析当前研究的主要视角和研究内容,并说明本论文意义、采用的研究角度与方法等。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即汉语听障儿童叙事语料库的建立,对听障儿童叙事语料的相关采集规范、标注规范以及语料库的规模和结构进行说明。我们以特殊教育学校与语言康复机构的听障儿童为研究被试,通过录音采集语料生成生语料库。进一步对语料进行加工、标注,最终形成汉语听障儿童叙事语料库。该语料库共包括三个部分:汉语听障儿童口语叙事语料、汉语听障儿童书面叙事语料以及典型发展儿童口语语料。第三部分为第二章,即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听障儿童口语代词习得考察,主要对听障儿童代词口语习得状况进行系统描写,从被试代词产出的类别、使用频率、句法功能等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定量统计;基于此,进一步对听障儿童代词口语习得特点进行阐述。第四部分为第三章,即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听障儿童书面语代词习得考察,对听障儿童代词书面语习得状况进行系统描写。基于第三部分的分析视角和维度,我们同样对听障儿童书面语中代词的使用进行了系统考察。并结合第三部分听障儿童代词口语习得特点,进行了接续研究,最终总结出听障儿童代词习得的发展特点。第五部分为第四章,即基于互动叙事的听障儿童代词习得实验,是互动叙事实验部分。利用无字书《青蛙,你去哪里》分别对低年级听障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展开叙事实验,其中听障被试的实验分为三种形式,籍此考察两类人群代词习得的具体差异,并进一步探求听障儿童之间存在代词习得差异的具体原因。第六部分为第五章,即听障儿童代词习得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策略建议,首先基于前面章节的系统描写与分析系统阐释低年级听障儿童在代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互动语言学理论,从互动语境因素与非互动语境因素两个方面对听障儿童代词习得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多角度对听障儿童的代词习得提出具体康复策略建议。第七部分为结论,主要对前文的研究过程与通过研究所得出的主要观点与结论进行总结性陈述,并简要说明此项研究的创新所在和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