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会话修正
互动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
启动修正
实施修正
摘要:
“会话修正”(repair)是互动交际中发生表达、识别、理解困难时,交际者对阻碍交际的部分进行纠正、补充或替换,试图达成共识从而促进会话的过程。英汉两种语言在会话修正方面存在诸多相似或相异的词汇与句法手段。鉴于前人研究缺乏对比视角和理论框架支持,我们以“会话修正”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系统研究与个案考察。系统研究方面,我们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考察了会话修正的问题、启动策略和修正实施项,并对英汉会话修正予以系统分类。个案研究方面,我们选取三个典型且学界缺乏研究的会话修正启动与实施形式进行研究:一是对译程度最高的修正启动形式“什么叫X”和“what do you mean X”的比较研究;二是汉语会话修正结构“(X)应该说”的个案研究;三是择优修正构式“与其说A,不如说B”及其英译形式的多维考察。通过系统的综合分析与细致的个案考察,我们希望填补学界研究的空白,为会话修正的跨语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为翻译、二语习得、英汉词典的编纂等实践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绪论部分包括选题意义、研究现状、术语界定、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我们统计比较国内外会话修正研究内容和数量,发现国内研究缺乏互动视角、对比视角和类型学视角的创新。我们对“修正”相关术语进行梳理和界定,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并指出研究方法和创新价值。其次是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英汉会话修正的系统分析。我们对英汉会话修正的问题、启动策略、修正实施项进行系统描写,从互动语言学视角将会话修正的问题分为说话人表达问题、受话人识别问题和受话人理解问题,分别讨论英汉会话修正的自我启动策略和他人启动策略。结合Mathesius(1929)提出的“主位-述位”概念考察修正实施项的信息位置分布和语法形式。第二章是英汉会话修正的分类。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英汉会话修正的分类予以补充完善。我们将英汉会话修正分为语义修正和元语修正,语义修正是对象语言层面的修正,包括原因修正、目的修正、时间修正、地点修正、事件事态修正等命题真值性修正。元语修正是在元语层面的修正,分为错误修正和恰当性修正,其中错误修正是对语音、词汇、语法错误的修正;恰当性修正包括深刻性修正、精准度修正、可识度修正、礼貌性修正、趣味性修正、言外之意修正、完整性修正、量级修正,用于构建更恰当和谐的交际过程。第三章是英汉会话修正个案“什么叫X”和“what do you mean X”的比较研究。鉴于“什么叫X”和“what do you mean X”在自建翻译平行语料库中对译度极高,具有形式与功能上的可比性,我们统计量化两者的话轮内位置分布差异,利用修正启动类型学框架(Dingemanse et al.2014)和言语行为阶梯理论(Clark&Schaefer 1987)比较两者的修正启动要素,统计后续投射的修正类型差异。第四章是汉语会话修正结构“(X)应该说”的个案研究。国内会话修正研究个案极少,缺乏从互动语言学角度对该结构的深入探究。鉴于此,我们统计分析“(X)应该说”的序列位置和修正模式,得出各实例的使用倾向性结论,并利用知识地位因素作出解释,结合立场三角理论探究该结构标示的立场变化。第五章是择优修正构式“与其说A,不如说B”及其英译形式的多维考察。学界对“与其说A,不如说B”的研究缺乏理论框架支持与细致研究,没有量化得出倾向性结论。鉴于此,我们从语表、语义、语用角度,统计量化A、B的语法性质特征,结合共时主观化和历时语法化理论,全面考察该构式及其英译形式的特点。第六章是结语。结语部分总结本篇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果,指出本文有待完善之处,提出仍需研究和解决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