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识解
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转喻
电影海报
摘要:
电影海报是较为典型的多模态语篇,集文字,图像和色彩等符号系统为一体,它是观众全面了解和获得电影信息的载体,起到宣传电影,吸引观众,传达价值观等效果。电影海报多模态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前人基于功能语言学主要分析了海报中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探究了海报中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及语篇意义,并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语境解读、视觉阐释等视角展开了研究。前人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从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视角分析了海报认知路径、表征方式和隐喻转喻之间关系等。前人的研究虽然留下很多宝贵的成果,但缺乏对海报多模态符号意义生成机制的统一解释,更缺乏体认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海报研究。鉴于此,本文在体认语言学视野下,运用识解、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理论,以2012年至2021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的10张英文海报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海报中多种模态之间的互动,探究电影海报的认知机制以及海报作者的认知动因,以揭示电影海报的内涵和价值观。研究发现:(1)10张海报中图像、文字、色彩、图像结合色彩和图像、文字结合色彩模态五种模态使用频率最高,这体现海报作者在进行海报创作的体认过程中更倾向于采用图像、文字和色彩三种符号单一或互动来表达同一概念。(2)从识解的四个维度可知,在电影海报中详略度(79.3%)和突显(74.1%)两个原则使用频率最高,证明了体认视野下详略度和突显是识解中最重要的方式。由聚焦、视角和详略度三个原则的分布情况可知,海报作者在制作海报过程中以图形和背景、空间视角和粗略描述为主。这验证了体认视野下识解观的可行性,即体认视野下识解观可以为海报提供统一的解释。(3)10张海报中,多模态隐喻可分为以下5种映射关系,即始源域(色彩)——目标域(文字),始源域(图像)——目标域(图像),始源域(图像)——目标域(文字),始源域(图像结合色彩)——目标域(图像)和始源域(文字)——目标域(图像)。(4)10张海报中,海报作者使用多模态隐喻(25)和多模态转喻(27)的数量基本一致,体现出海报作者进行海报创作的体认过程中这两个认知机制的作用是一致的。图像模态多用多模态转喻(59.2%),色彩模态多用多模态隐喻(64%)。体现出多模态转喻在图像模态中更直接,多模态隐喻在色彩模态中更直观、更经济。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本文基于体认语言学对电影海报模态互动和认知机制的阐释,不仅为海报的多模态认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还拓宽了体认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其次,电影海报的多模态分析可以提供更多元的视角来呈现电影的文化、价值等内涵意义和审美需求,同时为新闻学和传媒学提供了一些新的研究路径,对电影与广告更有效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指导,为国内海报制作从语言学视角提供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