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引导式元话语
硕士论文
对比研究
摘要:
元话语能够帮助作者连贯地组织、构建话语。众多学者探究了元话语在学生写作中的应用,但对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中的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特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在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部分所使用的引导式元话语的异同点。本研究的三个研究问题如下:1)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在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中使用的引导式元话语在总体频率上有何异同?2)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在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中使用的引导式元话语在不同语步中的分布有何异同?3)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在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中使用的引导式元话语在功能和形式上有何异同?本研究自建了两个语料库:中国学生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学生语料库。本研究基于Hyland的元话语人际模型(2005)和Swales的CARS模型(1990),对两个语料库中的引导式元话语和语步进行识别、标注。本研究借助卡方检验及p值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两个语料库中的引导式元话语在使用上存在的异同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在引导式元话语的使用上存在异同。首先,就引导式元话语的总体频率而言,中国学生语料库中的引导式元话语的频率趋势与本族语学生语料库相似。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皆较多使用过渡标记语和言据标记语,较少使用框架标记语、内指标记语和语码解释语。然而,两个语料库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中国学生使用引导式元话语的频率高于本族语学生,且存在过度使用现象,尤其是过渡标记语、框架标记语和内指标记语。其次,就引导式元话语在不同语步中的分布而言,在语步1中,两组学生的使用方式相同。不同的是,中国学生在语步1中过度使用框架标记语,过少使用内指标记语。在语步2中,两组学生使用过渡标记语次数最多,其次是言据标记语、语码解释语、框架标记语和内指标记语。不同的是,中国学生过度使用过渡标记语,过少使用言据标记语和语码解释语。在语步3中,两组学生使用过渡标记语次数最多,其次是框架标记语、内指标记语、语码解释语和言据标记语。两组学生都较多使用过渡标记语、框架标记语及内指标记语,但中国学生存在过度使用问题。最后,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在引导式元话语的功能和形式上存在异同点。首先,就功能而言,异同点如下:(1)在两个语料库中,递进关系使用最多。中国学生较多使用附加关系,较少使用对比关系,而英语本族语学生均衡使用附加关系、对比关系及因果关系。(2)在两个语料库中,表明语篇顺序的框架标记语使用最多,然而,中国学生较多使用firstly,secondly等词。(3)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经常使用内指标记语来告知读者信息的来源,两个语料库之间不存在差异。(4)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经常使用言据标记语来引用其他学者的观点,两个语料库之间不存在差异。(5)换言式语码解释语和举例式语码解释语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都比较均衡,然而,英语本族语学生较多使用换言式语码解释语。其次,就形式而言,异同点如下:(1)在过渡标记语中,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经常使用and,also,addition等词,然而中国学生过度使用一些简单的词,例如:and和also。(2)在框架标记语中,两组学生经常使用的元话语包括numeral和then,但是中国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这些元话语。(3)在内指标记语中,许多词都被中国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经常使用,但中国学生存在过度使用问题。(4)在言据标记语中,两组学生都较多使用(name,year)。英语本族语学生更多使用sb.+verb(that)。(5)两组学生经常使用的语码解释语包括such as,e.g.,和for example,其中,for example被中国学生过度使用。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特别是学术英语写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在英语写作课中,教师需要系统地教授学生引导式元话语。其次,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应多阅读英语本族语学习者撰写的学术论文,以提高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尤其关注引导式元话语的规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