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语言学
越汉翻译
翻译目的论
摘要:
越南武德尧((?))教授精心撰著的越南语言学著作《越语词汇历史考略》((?),越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是研究越南语词汇历史的一部重要成果。该著作极具学术价值,将其译介到中国,一定程度上将为越语学习者以及越语研究者了解越南语词汇发展历史提供新的研究资料,为越南语言学学术作品的汉译提供参考。笔者选取该著作第七章作为翻译材料,并基于此翻译实践而撰写本次越汉翻译实践报告。
该著作第七章主要讲述了近代的越语词汇面貌,从该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开始展开,介绍了近代越语词汇的能力、词汇结构、虚词、术语体系以及词典中的近代越语词汇面貌等。该章涉及较多的专有名词、方言词汇和外来词汇,且作为学术文本,其逻辑性和学术性较强,语言表达严谨专业,长难句较多,语篇注重衔接的自然连贯,因此,上述内容的翻译正是本次翻译实践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次翻译实践价值所在。笔者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视角进行翻译探讨,具体表现为:在词汇层面,翻译地名、人名和书名等专有名词时主要采用约定俗成法、回译法和音译法等;翻译越语方言词汇时,主要采用借用权威译名法和根据语境法;翻译外来词汇时,主要采用借用权威译名法和联系上下文法。在句子层面,被动句的翻译,笔者主要将其译为有标识的被动句或译为主动句;翻译长难句时,主要采用意译法、增译法、减译法、拆译法以及转换法等;翻译引用诗句时,主要采用归化策略。在语篇层面,主要从照应、省略和连接衔接手段的翻译进行探究。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翻译,使目的语文本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更有效地向读者传递源文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