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科普语篇
生态语言学
主位系统
生态意识
摘要:
当今生态文明大潮下,科普(科学普及)语篇以其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特征,在提高青少年生态意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主位系统研究青少年科普语篇中话语的生态性,发掘生态意识呈现、生态价值观传递的语言表征,探讨青少年科普语篇中所包含的生态观,对提高青少年的生态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等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国家科技部评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环境类英文优秀科普作品为研究语料,借助UAM Corpus Tool,对青少年科普语篇中的主位成分进行标注,并将结果标准化,并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主位系统理论框架,从参与者主位角色以及主位的标记性进行统计分析。以“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为指导,对数据统计所呈现的主位选择的生态性进行深入分析,揭示青少年科普语篇中体现的生态价值倾向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并探讨这种生态意识和取向在科普语篇中对青少年生态意识培养的作用与影响。
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问题:(1)参与者角色在科普语篇中的主位分布是怎样的?(2)不同参与者角色主位的使用反映了什么生态意识和取向?(3)主位选择背后的意识形态是什么?这种意识形态可能会对青少年产生什么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1)在参与者角色主位的使用中,生命体参与者角色主位出现的频率大于非生命体参与者角色主位,且两者同时充当主位的情况最少。就生命体参与者角色而言,非人类生命体成分出现的频率大于人类生命体成分;就无生命的参与者角色而言,物理要素充当主位的频率大于社会要素;标记性参与者角色主位出现的频率远远小于非标记性参与者角色主位。(2)从主位分布看,本研究所选取的青少年科普语篇整体上符合“多元和谐,交互共生”的生态哲学观,体现出积极的生态取向和生态意识,但是其生态性强度还有上升空间。(3)区别于成人科普偏重使用社会要素主位和抽象概念的特点,青少年科普语篇通过侧重使用非人类参与者主位和物理性要素主位,以其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特征传达积极生态取向,有助于青少年生态意识的培养,与自然的亲近感对青少年积极生态行为引导起到助力作用。
综上,青少年科普语篇多以动物参与者为小句的信息起点,交替出现人类和物理参与者角色,使青少年读者聚焦于动物本身的同时,更能意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体现了一种“去人类中心”的生态观,让青少年更能反思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达到以语言唤醒生态意识和传播生态思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