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学术写作
文献引用
硕士论文
专家期刊
摘要:
文献引用是学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显著特征,但也是学术新手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的困难,这一问题在二语学术写作过程中尤为突出。尽管之前有研究比较了不同语言水平作者在引用上的表现,但大多数研究样本较少,引文分析框架相对单一,只有少量研究关注了应用语言学英文硕士论文特征。而与国外相同学科、相同程度的论文相比,中国的应用语言学英文硕士论文在文献引用方面呈现何种特征、存在何种差异、与专家研究者相比有哪些差距值得学界关注。因此,本研究基于韩礼德的语言元功能理论,扩展现有概念、人际和语篇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将引语内容、功能与作者立场、作者融入与语篇融入类型纳入分析维度,旨在通过更细致的分析框架,探讨中外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引语特征。通过识别、统计、对比分析,本研究探讨了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硕士论文在引言、文献综述、结果与讨论三个部分的引语分布特征是怎样的;(2)中国和国外硕士论文在引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维度的引语实践中有何异同;(3)中国和国外硕士论文的引语实践分别与专家的引语实践对比各自有怎样的异同。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基于PQD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选取了发表时间为2017年至2022年的应用语言学方向中国硕士论文30篇和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外硕士论文30篇,分别建立语料库;同时,选取30篇国际期刊专家作者的期刊论文建立对比参考语料库,以更好地解释研究对象的引用特征。通过引语元功能分析框架识别引文,利用UAM Corpus Tool软件标注引文类型,随后整理引文类型数据到Excel表格中,最后导入SPSS 25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获得最终结果。
研究发现,中国硕士论文引言部分广泛采用了概念维度引语,其中观点/解释和研究话题引用最多,人际维度倾向于依赖归属功能和支持立场,语篇维度更多地采用了非融入式和同化式引语;而文献综述部分概念维度引语呈不均衡分布,多引用研究话题,少理论和方法,人际维度倾向于使用归属功能和中立立场,语篇维度更多使用融入式引语;结果与讨论部分较多引用观点/解释和结果/发现,关联/比较功能的百分比大于引言和文献综述部分,更多使用融入式引语。对比中国和国外英语硕士论文发现,两者在概念维度的概念/定义/术语和理论引用密度相似,但前者文献综述中的研究话题引用更多,而结果/发现和观点/解释引用较少,体现中国学生相对较弱的文献阐释、融合能力;在人际维度两者的参考/例证和归属功能类引语密度相似,展现出了相似的文献说明和来源归属能力,但前者文献综述中概括/总结功能和批判立场的引语使用较少;两者在语篇维度的名词性融入式引语和插入式引语使用密度相似;前者更多地使用了动词融入式引语,而后者非融入式引语使用较多,暴露出中国学生不能有效将引语与自身观点相结合的缺点。
对比专家期刊发现,中国研究生对概念维度的研究话题引用量已接近专家,但是对结果/发现和观点/解释类的引用使用远低于专家和国外研究生,说明其文献引用停留在表面话题呈现,而缺乏深入的观点阐释;而人际维度,中国和国外研究生都较少地使用了关联/比较功能和批判立场,表明学术新手在引用文献时仍缺乏批判视角和深度分析;语篇维度上,中国和国外研究生都更多使用了插入式引语,缺乏对文献的转写和重组,中国硕士较少使用非融入式引语更暴露了中国学生缺乏对引用内容的参与。
本研究拓展了引语分析框架,为元功能视角下的引语使用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实证研究基础。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对中国硕士英语学术写作教学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学术写作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论文写作中各部分的引语分布,而不是只关注论文的一个部分;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多文献评论和总结,在长篇写作中加强引语的实践,提高对广杂文献的把控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发现文献的不足之处或不同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和支持。从文本形式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整合观点,将引用的命题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并与之建立起联系,而不只是单纯引用作者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