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家庭语言政策
生态语言学
语言生态
羌语
茂县
摘要: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羌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2%,其语言生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在5·12大地震中,羌族聚居区遭受重创,人口减少和社区离散对羌语的语言生态产生了重大影响。羌族没有书面语言文字,其语言文化都是口口相传,其母语羌语已是三级濒危语言。然而,已有对少数民族家庭语言生活与使用的研究仍居于少数,与其相关的家庭语言政策研究亟待开展,且已有羌语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本体研究,从其它语言理论视角来开展对羌族语言生活的研究仍存在研究空白。因此,从家庭域这一微观角度,进行对羌族地区的家庭语言政策调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以Spolsky(2004)的语言政策理论和Haugen模式下(1972)的生态语言学为理论框架,运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茂县羌族家庭的语言能力、语言实践、语言意识、语言管理策略,以及影响其家庭语言政策的因素。此次调查对200个羌族家庭发放了纸质问卷,并对其中10个家庭进行了访谈,访谈时使用当地汉语方言,访谈内容都进行了录音和转写。本研究旨在解决以下研究问题:
(1)就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和英语,参与者的自评语言能力如何?
(2)就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和英语,参与者具有怎样的语言实践?
(3)就羌语、汉语和英语,参与者具有怎样的语言意识?
(4)就羌语、汉语和英语,参与者具有怎样的语言管理策略?
(5)从生态语言学角度来看,影响羌族人家庭语言政策的因素是什么?
调查发现:(1)羌族人为会羌语、普通话、汉语方言的三语使用者。其中,汉语方言能力最强(75%),其次为母语羌语(65.5%),与此相反,他们的英语能力最弱,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不会使用英语;(2)羌族人的语言实践因言语场合和言语对象的不同而各异。主流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羌语使用受到主流汉语的干预和影响,呈现出转用汉语的倾向和趋势。羌语使用随着年龄段的减小呈现出减弱趋势且呈现出代际断层的特点,而普通话的使用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此外,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使用英语;(3)羌族人认为羌语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对其抱有最高的情感态度,但普遍认为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比羌语更具实用价值,且更能作为获取目前或未来利益的一种语言资本。当语言的情感评估和价值评估相冲突时,语言的价值评估更具有优先地位;(4)调查对象的语言意识与语言管理策略存在不一致现象。对母语羌语持有的情感认同并没有转化为成功的语言管理策略,如羌族父母要求孩子习得的第一语言为普通话,在家多说普通话。羌族父母的语言管理策略迎合学校语言教育,要求孩子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汉语和英语。此外,他们推荐孩子通过网络媒介学习羌语、汉语和英语;(5)羌族家庭的家庭语言政策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影响,其中社会环境因素涉及经济、政治、人口、语言和文化等方面,对家庭语言政策的影响更为深远。
本研究拓展了家庭语言政策领域又一少数民族家庭研究,有助于从家庭域这一微观角度,剖析濒危羌语在语言继承和保护方面存在的现实难题,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继承以及相关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语言生态提供启示。文章最后也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今后可继续研究的方向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