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苏超
玩梗竞赛
奥运精神
理想中国
游戏社会
摘要:
体育作为一种符合人类本性的高度仪式化的身体表达方式,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和跨阶层的“通用语言”和“情感媒介”,能让民众相互看见,共同对抗“数字漂浮感”。2025年,“苏超”作为一项区域城市足球联赛,在短时间内迅速聚拢热点话题、人类情感和商业机会,形成火爆的观赛热潮和政商联动,成为年度现象级的体育文化事件。18世纪,伏尔泰和卢梭曾就中国究竟是“天上之国”抑或“压抑性秩序”发表了不同见解,“苏超”可以说是今天的中国对伏尔泰和卢梭争议的回应。奥林匹克的基本精神是以“在运动场上比拼,而非在战场上对抗”之理念来构筑全球和平的桥梁,在俄乌、巴以、以伊冲突持续不断的背景下,这一精神在中国经济富庶和人文兴盛的江苏省得到鲜明的具象化,显得尤为珍贵,也让我们对体育所承载的人类和平、团结、进步有了更加强烈的渴望。当今社会日益呈现“游戏化”特征,人们不仅将游戏的元素应用于商品和服务流程的设计以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消费体验,而且开始用游戏的思维方式来处理严肃事务,推动人类整体向游戏化生存的社会形态迈进。球迷在“苏超”中的表现也正是这种游戏化社会的缩影。他们把球队失利后的沮丧心情,巧妙地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游戏”。游戏化是将游戏元素及游戏设计技术用于非游戏领域。在“苏超”语境下,失败本是竞技体育的非游戏领域(往往充满负面情绪),但球迷借助“梗文化”引入了游戏元素(如规则、得分、奖惩等)来重新框定失败,使竞技体育变得如游戏般可控、有趣,并提供了情感宣泄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