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传播学
中医药口译
把关人角色的发挥
摘要:
“本质上,口译是为想要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进行交际的人们提供即时即地的便利。”(P?chhacker,2004,p.10)通过对比通常传播过程和口译这一特殊传播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和特点,口译的传播学本质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新颖而富有前景的视角。纵观各类口译,中医药口译作为便利中医药医患沟通、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发展却因中医药口译研究不充分等现状而相对滞后。本文拟在传播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口译实例进行中医药口译员角色研究,结合话语分析方法探讨中医药口译员如何在把关的四个过程中正确发挥作用。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本文的研究意义具体体现在:1)将传播学理论应用于中医药口译的研究中,在尝试拓宽传播学应用领域的同时也为中医药口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2)根据拉斯韦厄教授的5W模型和刘宓庆教授的口译传播模型,本文尝试创建了中医药的口译传播模型;3)细化分析了中医药口译员在把关的不同阶段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从而指出阶段性侧重点,提出针对性改善意见。通过研究分析发现:1)第一阶段的信息接收侧重于包含长期知识储备和现场信息收集在内的译前准备,译员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词典、提前了解医患信息等方式构建个人医学语料库,从而提升信息接收效度;2)第二阶段的信息过滤强调语言的简化和内容的精准,译员可采取意群切分、结构重组等策略完成信息提取;3)第三阶段的信息加工注重对口译过程中术语和文化的正确理解,要求译员在信息过滤的基础上适当发挥译者主体性,进行必要的沟通和解释,从而为第四阶段中提出口译产出的质量评估标准奠定基础;4)在此阶段,译者可利用口译产出的流利性和交际性来实现信息的成功传播。四个把关阶段层层递进,相辅相成。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不同把关阶段的侧重点和相应对策来提升中医药口译员的口译表现,以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中医药口译的研究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