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辽西滨海
传统住居形态
演变
传播学
摘要:
传统住居承载着人们内心对理想家向往,无论游牧民族聚落还是农耕民族聚落,他们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正在被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利益至上的精神所取代,我国的传统住居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从古至今的历史记忆。在闯关东、辽西走廊、民族融合等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下,关外建筑文化在中原建筑文化的作用下逐渐演变而呈现出趋同的态势。本文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下,结合传播学的理论,运用类比的手法,以辽西滨海传统住居为研究对象,以山东、北京及河北传统住居作为辅助对象,进行住居文化研究。笔者发现辽西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融,文化差异性随之减弱;生活方式逐渐相似;民居平面布局趋于同化,具有相同的原型。通过研究,文章试图发掘其类型归纳及其演变,创新性地运用传播学原理对其进行分析,并探讨在传播途径丰富的今天,本土民居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保留和传承其特色的方法。第一章绪论部分为基础研究,就课题的研究背景与范围、现状、方法与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引入传播学的相关概念。第二章为辽西滨海地区地理文化特征,介绍了辽西滨海地区四市的地理背景、社会人文特征以及历史进程,剖析现有辽西滨海住居文化形成的背景。第三章为典型聚落及住居调研案例分析,是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及文献调查,真实展现辽西滨海传统住居及聚落的形态,并根据地貌及民族文化进行分类研究,最终将视角落脚于建筑文化。第四章为辽西走廊动力下民族文化的传播与融合,通过剖析多民族融合这一现象下,该区域少数民族住居文化在中原汉文化的冲击下是如何进行演变及分异。第五章为移民机制下的住居形态演变特征,基于传播学的视角,运用类型学的方法,从组织模式、平面形制、立面形式、装饰构造、空间组织、文化表达等方面对研究对象的原型进行剖析,建立不同方面的形态类型体系,对比该地区与中原地区建筑文化的差异及联系。本文研究的辽西滨海传统住居形态,正是研究其产生与发展、相互影响下的形态研究。第六章为传统住居的文化传承策略,希望通过对该区域的住居价值的分析,并对现有传统建筑保护措施的影响下,总结出一套文化传承策略,意图凭此来呼吁对地域性建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