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弘治本”《西厢记》
源流
文图传播
传播符号
传播机制
摘要:
《西厢记》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戏曲名著,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西厢记》的插图亦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从目前的文献资料统计看,明刊《西厢记》共有81本,亡佚27本,余54本,其中插图本共23本。“弘治本”《西厢记》作为现存最早、最完整的《西厢记》插图本,共有插图156幅,在《西厢记》的版本史和文学传播史研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源流情况”、“符号传播”、“图像传播”、“传播系统”四个层面对《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简称“弘治本”《西厢记》)进行整体研究,可以多角度深层次地接受与理解《西厢记》,其“图与文合”的传播模式为《西厢记》和其他戏曲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之处,亦也有助于探寻当时戏曲文学作品的普遍传播规律。“弘治本”《西厢记》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明初《新编校正西厢记》,其“上图下文”版式的渊源,则受到了唐佛经插图、宋代《列女传》、元代平话插图的多重影响。“弘治本”《西厢记》在《西厢记》的版本流变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弘治本”中的插图、文字与《新编校正西厢记》一脉相承,“雍熙乐府本”的结构体例、内容与“弘治本”一脉相通,这三者联系密切,更接近于《西厢记》原始面目。在“弘治本”《西厢记》的传播过程中,对“刘龙田本”“起凤馆本”“香雪居本”“陈洪绶本”“闵齐伋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弘治本”到“闵齐伋本”,反映了明代插图本《西厢记》的总体传播趋势,从“上图下文”版式一直发展到“单页大图”版式,从简单的展示故事情节发展到艺术性的加工与创作,从连续性叙事发展到独立表意。“弘治本”《西厢记》中的传播符号十分丰富,既有指示符号,如带有广告性质的牌记,为书籍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也有类象符号,如丰富的园林景观图像,为阅读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传播效果。“弘治本”《西厢记》的“图与文合”传播模式,既是一种图像叙事,也是一种图像信息的传播。图文传播的内容丰富多元,结合传播学、图像学、文图关系理论,从图像的语汇形式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图绘内容中的隐性互释传播、插图对文本的写实与重构、图像的叙事及其节奏问题等,可以透过插图的媒介属性与传播特性,揭示出文学与视觉文化之间的精神特性,扩大研究的张力。对比“弘治本”《西厢记》与“刘龙田本”、“起凤馆”、“闵齐伋本”中同一情节的插图,可以看到不同的传播语境叙事以及各刊本之间的联合与发展。“弘治本”《西厢记》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完成了一整套传播过程。“弘治本”《西厢记》作为一种传播内容,受到传播环境与传播媒介的影响,其中包括社会环境、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在书写媒介和印刷媒介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其刊本刊印的繁荣。在不同的受众群体的反馈之中,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弘治本”《西厢记》的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岳氏书坊传播意图的实现和对受众与社会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作为“西厢连环画”图像传播的创始者,在传播学视域下对“弘治本”《西厢记》进行整体研究,有利于我们发掘其刊本自身的价值与历史地位以及对后世戏曲文学传播的影响,深入了解文学与图像传播现象,从整体上把握戏曲文学作品的传播规律。“弘治本”《西厢记》在传播过程中的经验也给传播学研究带来了有益启发,促进文学作品对传播学的实践,推进针对传播学与文学融合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