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媒介环境
传播
赋能
新乡土建筑
乡村振兴
摘要:
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形式多样,不断推陈出新。传播方式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作用于我们的环境。不可否认,无论是传播媒介还是传播方式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社交媒体、自媒体的盛行,从多维度改变了人们日常接受与使用信息的途径,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用户只能作为信息接收者角色的被动局面。我们看到,新的传播技术路线使更多的用户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他们也是信息的发出者。可以说,现代传播方式彻底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各行各业通过这些传播媒介获取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力与关注度。同时,传播媒介的变化也影响着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是新乡土建筑更需要媒介的作用为其带来强大的影响力。在这个图像消费的时代,通过媒介打造一个良好的拟态环境,使新乡土建筑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并利用好媒介环境传播的优势给新乡土建筑空间赋能,使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论文从传播学理论与建筑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探讨媒介环境对于新乡土建筑空间的关联性所形成的积极影响。在建筑界,人们正思考着建筑师该拥有怎样的思维方式才能在这个媒介当道的社会背景下由被动成为主动,又该如何利用媒介的特性扩大建筑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如何让建筑真正从神坛走下来进入公众的视野当中。显而易见,新乡土建筑的命运与传播学的作用紧密相连。文章共有六个章节:在第一章,理清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阐述了国内及国外相关学术研究现状,并构建出所用研究框架,说明所用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了新乡土建筑和传播学的相关知识;第三章论述了新乡土建筑中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要素;第四章探讨了大众传播媒介对新乡土建筑的影响;第五章基于新乡土建筑的传播模式和传播要素,并结合大众传播媒介对新乡土建筑的作用,提出了新乡土建筑具体的传播策略和方法;第六章结合笔者在研究生期间参与的设计项目——百花寨旅游景区建筑与环境设计,将本文论述的传播学理论与自身参与的新乡土建筑设计实践相结合,从而进行理论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