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声音听觉传播
基础理论
媒介批评
中国广播
摘要:
自1920年大型综合性期刊《东方杂志》以“无线电传达音乐及新闻”为题介绍广播以来,中国广播已走过了逾百年的历程。作为最早的电子大众媒介,广播在民国时期、战争时期以及20世纪中期的社会中都带有浓厚的“政治工具”色彩,同时具备信息传播、娱乐大众的媒介特性,稳坐“第一媒体”宝座数十年。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末电视进入中国社会,对广播的生存空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在国内兴起,广播面临了新一轮的冲击,与其他大众媒体例如报纸、电视等同样面临被挤压的困境。以声音作为唯一传播媒质的广播如何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途径成为摆在广播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此外,发展空间有限,广播的发展整体呈现边缘化趋势,对广播发展现状的学术研究体系仍不完善等一系列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纵观中国广播百年发展历程,其在每一历史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状貌,都和某一具体的历史情境下对声音广播的认知及与核心观念的确认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说,是声音广播的基础认知与核心观念在牵引着广播传媒行业的现实运作。本文从媒介批评视域出发,以新闻传播学四大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以及《现代传播》所刊登有关广播基础理论(本文认定为听觉传播规律)的文章为研究样本,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开掘,旨在理清四大期刊自建刊以来所刊发文章中真正触及广播作为声音媒介这一最为基础特质的历史脉络以及研究偏向。本文属于史料梳理研究,力求客观清晰展现梳理成果,为广播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对媒介批评理论和广播基础理论进行梳理,着重开掘媒介批评理论、标准、方法以及视角,确定本文研究视域。通过对广播学科研究范围的界定以及广播基础理论概念的界定,确定本文所开掘的广播基础理论即听觉传播规律。
第二、三、四、五章分别对《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以及《现代传播》四大期刊中所刊登围绕“广播”这一研究主题的文章进行总体概貌展现,与四大期刊中所刊发与“广播”相对应“电视”相关文章进行范式类比,展现四大期刊对于“广播”和“电视”各自的关注程度以及刊发文章趋势。对“广播”相关文章进行基础理论文献开掘,整理相关文章对于听觉传播规律的相关论述,感知四大核心期刊所刊发文章对于听觉传播规律研究的历史脉络以及关注程度。
第六章依据前文对于四大期刊中广播基础理论及听觉传播规律的开掘做一整体类比及概貌梳理,立足媒介批评视域,对此一现状的媒介背景进行分析,得出四大期刊对于广播基础理论即听觉传播规律的研究较为薄弱,对广播声音媒质的触及仍然不够深入。回归声音本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学界与业界保持同频共振,培养广播专业化人才等是改变此一现状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