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史料教学
初中历史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摘要:
在教育改革不断进行的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与考试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学生历史学习和考试的需求,以及初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史料教学方法,提供学生更多史料,活化历史细节,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说明了史料教学方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本文首先对史料教学本身进行理论分析,进而以“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为例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得出其中存在的启示及不足,希望更好地指导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史料是历史学者进行历史研究的材料,具有过去性、真实性及特定性,可依据不同载体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音)视频史料。根据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史料的不同程度,史料教学可分为四个维度。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时首先要依据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特点及教师上课特点三个方面选取史料,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不同难易的知识点使用不同维度的史料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十八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六个点击量最高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可知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使用数量最多的史料类型为图片史料,但分析更为深入的是文字史料,且多用典型史料说明典型历史问题。由此可得到的启示为,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时,教师需善用图片史料,重视文字史料与典型史料。同时,对六个教学案例的分析也能看出其中尚存的问题。首先便是对图片的使用过于繁杂且解读不深入,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图片史料中关键信息的错失以及对图片史料的麻木。其次便是史料来源不清,大量教学课件出现完全相同的页面,说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没有考虑史料的来源而仅仅是复制粘贴。大量文字史料也未标明明确来源,不利于学生养成史料实证素养。最后是对史学前沿研究成果的忽视,不利于引起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讨。因此,在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时,教师需注意对图片史料的谨慎选择,不造成无效的史料堆砌。同时要注意标明史料的来源,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最后要注重引入史学前沿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