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快硬UHPC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微细观结构
摘要:
水泥混凝土作为建筑领域广泛应用的材料,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使用周期内混凝土结构面临着严峻的稳定性挑战,外界环境的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加速其各项性能退化,进而引发建筑物损伤破坏。这一普遍现象促使国内外学者对水泥混凝土修补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传统修补材料能实现快速硬化与早期强度发展,但在长期强度稳定增长与耐久性能方面却显现出明显不足。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材料本身优异的性能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工程需求,但UHPC若作为修补材料,相对较长的凝结时间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鉴于上述背景,研发出一种兼具快凝快硬特性与超高性能的新型混凝土材料,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修补效率与效果,还能有效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满足未来建筑领域对高性能、长寿命材料的需求。
本文主要围绕纤维增强UHPC修补材料制备技术及试验研究展开。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和最紧密颗粒堆积理论对纤维和早强剂PRIORITY的配比进行了优化,制备出具有高前期强度和优异力学性能的快硬UHPC修补材料,并对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及微细观水化等进行性能评价与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概括如下:
(1)在快硬UHPC中掺入钢纤维对UHPC流动度影响较小,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UHPC的流动度逐渐降低,但FCS组30min后流动度依旧能保持初始流动度的效果。随着PRIORITY掺量的增加快硬UHPC初始流动度逐渐升高,当PRIORITY掺量10%时快硬UHPC初始流动度开始下降,快硬UHPC30min流动度随着PRIORITY增加逐渐降低,同时FCE3组30min已经水化发热失去流动度;FCSE组在钢纤维与PRIORITY作用的相互抵消之下,复掺组流动度也大于基准组,FCS2E2组流动度超过FC组10.7%。钢纤维的掺入对快硬UHPC凝结时间的影响较小,PRIORITY的掺入明显降低了快硬UHPC的凝结时间。钢纤维的掺入在UHPC中分散其干缩应力,减轻局部应力集中,故降低了快硬UHPC的自收缩;掺入PRIORITY提升了快硬UHPC的收缩率,钢纤维及PRIORITY耦合作用下自收缩较基准组略有提升。
(2)研究了PRIORITY掺量、钢纤维掺量等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分析结果得出最优组配比:即钢纤维掺量为4%,PRIORITY掺量8%,水胶比为0.22。通过对最优组配比进行试验验证,得出FCS2E2组2h抗压强度为52MPa,2h抗折强度可达12MPa,28d抗压强度可持续发展到100.0MPa以上。掺加钢纤维的FCS组的抗压强度每个龄期阶段都大于基准组FC,28d龄期FCS1、FCS2、FCS3组抗压强度分别高出了FC组18.8%、29.3%、31.7%。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快硬UHPC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逐渐增大。随着PRIORITY掺量的增加,UHPC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掺入8%PRIORITY的UHPC力学性能最优。同时随着钢纤维的掺入快硬UHPC粘结抗折强度降低,随着钢纤维及早强剂PRIORITY掺量的增加使粘结抗折强度越高。
(3)通过对快硬UHPC进行0-100次冻融循环,对冻融循环作用后的UHPC试块,进行了外观形态、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性模量的试验与分析。快硬UHPC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表面和边角出现剥落的现象愈加明显。试验过程中冻融循环25次时,快硬UHPC的质量基本上都是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冻融次数在50次、75次、100次,快硬UHPC的质量损失率与冻融次数呈正相关现象。从相对动弹性模量来看,单掺PRIORITY快硬UHPC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比基准组FC的高。通过冻融试验,评估了快硬UHPC的耐久性,结果表明材料在经历多个冻融循环后仍保持较低的质量损失率和较高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表现出优异的抗冻性能。
(4)通过利用工业CT扫描技术,对快硬UHPC的细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纤维的掺入有效改善了混凝士的孔隙结构,减少了孔隙率,提高了材料的密实度,从而提升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PRIORITY的掺入促进了水化反应,微观观察生成大量C-S-H凝胶,改善了界面过渡区,提高了砂浆与骨料之间的胶结程度,抑制了侵蚀产物的生成,水化生成的特定形态(如片状、针状)晶体结构相互交织,编织成一个强健的支撑网络,表现为较强的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