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白颊长臂猿
肺炎克雷伯菌
细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摘要:
实验主要以华东某动物园一只急性死亡雌性白颊长臂猿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检,肉眼观察死亡动物内脏各器官病理变化,包括体积大小、是否有出血点、出血斑、实质性病变等。并取心、肺、肝进行切片制作,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后进行光学镜检,观察急性死亡长臂猿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变化。分离菌株进行微生物学鉴定:采用VITEK-2细菌生化鉴定仪配合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分析细菌的代谢反应,包括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动力实验、氧化酶实验等。观察其在需氧、微需氧及厌氧条件下,2%牛血清胰蛋白大豆琼脂培养基(2%牛血清TSA)上的生长状态,鉴别/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利用VITEK-2 GN13药敏卡分析该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观察是否出现耐药。分离菌株的遗传物质鉴定:利用PCR技术扩增菌株16Sr DNA,进行产物测序及比对,分析菌株的同源性。分离菌株的致病力测定:采用腹腔注射、皮下注射以及肌肉注射三种途径感染小鼠,记录细菌感染后小鼠的精神状态、体重变化、存亡曲线;小鼠死亡后剖检,观察不同器官的病理变化。结论:(1)解剖急性死亡白颊长臂猿尸体,从实质性器官病变及病理组织切片角度观察。心脏表面光滑,右心室附壁血栓,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内膜局灶增厚,内膜下心肌纤维化,伴附壁血栓形成。肺部表面灰白色,切面红褐色,局部支气管旁动脉内见血栓栓塞,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融合;肝被膜完整,肝小叶结构正常,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其他实质性器官无明显的临床病理病变,且淤血均发生在呼吸循系统,推定肺血栓栓塞导致的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2)心血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经VITEK-2 COMPACT系统生化鉴定为肺炎亚种,确定概率为95%;补充生化鉴定结果均符合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的生化特性;该菌在2%牛血清TSA上划线接种,微需氧及需氧条件下细菌生长旺盛,而厌氧条件下生长相对较弱;在鉴别培养基及肠杆菌科选择培养基上能观察到特征菌落;VITEK-2 COMPACT系统配合AST-GN13药敏卡实验结果为ESBLs(-),即该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对氨苄青霉素耐药。(3)分离培养纯化肺炎克雷伯菌,设计PCR反应条件及程序,PCR纯化产物进行16SrDNA测序比对的结果与GeneBank上报道的肺炎克雷伯菌有高同源性,为99.3%。(4)高浓度菌液(约2.0×1010 CFU/mL)腹腔感染小鼠100%死亡,肌肉注射组与皮下注射组未见死亡。死亡小鼠剖检发现其脾脏、胸腺、肺脏都有不同程度肿大,肺脏充血,表面有出血点,肝脏颜色变深表面也有出血点。小鼠对不具有荚膜、低于3.0×108CFU/mL浓度的肺炎克雷伯菌耐受,因此在耐受期后,小鼠体重开始上升,且与生理盐水组体重变化率增幅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