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卵叶海桑
繁殖生物学
繁育系统
种子特性
授粉受精
摘要:
卵叶海桑(Sonneratia ovata Backer)为海桑科(Sonneratiaceae)海桑属(Sonneratia)濒危红树植物。作为一种滨海湿地植物,卵叶海桑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于生境破坏和人为干扰,导致其分布范围连续收缩,种群和个体数量逐渐减少。本文以海南省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卵叶海桑野生居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繁殖生物学原理与方法,对卵叶海桑授粉受精、胚珠发育、种子萌发、花部特征及交配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荧光染色观察花粉粒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荧光呈现弱→强→弱的趋势变化,从萌发到解体整个过程历时36 h。2.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卵叶海桑胚珠结构进行观察,卵叶海桑子房10~14室,多胚珠,典型的倒生型胚珠,厚珠心,双珠被。在卵叶海桑胚珠发育过程中,观察到胚珠败育现象有:发育畸形胚珠、胚囊空泡化现象严重、胚囊发育未成熟。3.卵叶海桑为需光种子,对温度表现为窄适应性,林下光照不足,温度偏低,不利于种子萌发。卵叶海桑抗盐能力差,其生境海水盐度较高(2.5~3%),抑制其种子萌发。光照12 h/d、温度25~35℃、盐度0~0.25%为卵叶海桑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4.卵叶海桑种子在自然生境下萌发率仅为3%,幼苗成活率2.86%,可见野生林下卵叶海桑种子萌发较为困难,且从种子到幼苗这一环节十分脆弱。5.卵叶海桑花果期为全年,群体花期为每年3~6月和10~11月,单花花期2~4天,根据其开花动态,可划分为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凋落期4个时期。花序顶生,花1~3朵,花色白色,无花瓣,开放时呈伞状,完全开放时直径约为9.29 cm。6.卵叶海桑的花粉活力在散粉后2~3天活性最高,可达89.35%;卵叶海桑柱头在花药开裂的第1天即具有可授性,持续时间长达4 d;两者重叠时间为4 d。7.卵叶海桑杂交指数(OCI)值为4,花粉胚珠比(P/O)为2955.921,结合人工控制授粉试验,判断该群体内存在以异交为主的混合交配系统,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媒介(昆虫和风)。8.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1个卵叶海桑家系的自然居群交配系统进行分析,平均多位点异交率约为85.1%,双亲近交系数(t-t)约为0.175,表明其交配系统为自交和异交共同存在的混合交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