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卢沟桥事变
七七事变
抗战文学
抗日战争
摘要: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鲸吞中国的野心,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它的发生给本已孱弱的中国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危机。从此,中国拉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无数有良知的中国人站了起来。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为救国出力。战争影响了无数人的命运。伴随着隆隆的炮火声,作家们纷纷踏上了流亡之道路。战争不仅让作家们的生活轨迹与处境发生了改变,也让他们的创作道路发生了转变。有的作家选择继续专心坚守在文学道路上,以笔为枪,冲锋在那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里。有的作家选择携笔从戎,亲临战场,直面战争的残酷,书写传奇。受时代的裹挟,战争成为了时下文学创作的中心。一时之间,跟战争相关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卢沟桥事变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揭露卢沟桥事变的真相;二是展现抗战期间,人们的生活状况与精神面貌;三是歌颂英勇抗战的将士;四是进一步号召中国军民与日寇作斗争。这些作品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我国军民的抗战热情,为抗战的胜利贡献了较大的精神力量。但另一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家的发展。战争强行改变了他们原本的创作意愿,使他们被迫放弃了对艺术的追求,远离了原本熟悉的内容和擅长的形式,转而投入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去创作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作品。受五四文学革命的影响,现代文学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环境下顺利的发展着,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但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现代文学开始从私人生活领域向家国情怀转变,从反传统向传统回归,从个人主义向民族主义转移。这场影响深远的事变中断了中国现代文学自由发展的进程,使现代文学被迫走上了一条曲折不平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