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香港回归
青少年
爱国主义教育
摘要:
回归以来,“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既获得了新生,也发酵了新的社会问题。在2014年占中、2019年“修例”风波中,一些香港青少年参与乱港事件,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其社会影响不可低估。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作为香港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这些青少年越来越激进与不理智的表现与状态,值得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审视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从香港发生的乱港事件入手,分析、提炼了回归以来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变迁、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等。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了核心概念,客观总结了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况。在此基础上,回溯了从修订《学校公民教育指引》到设立“公民教育科”、从“公民教育科”到“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再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全面改革的变迁,总结了回归以来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其次,探讨了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及成因。主要从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显性不足、隐性挑战两个视角展开分析。此外,结合黄之锋乱港案例,从其成长环境、乱港行为、行为评述三个方面给予佐证。最后,提出了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对策。主要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视角出发,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此达成“一国两制”下的思想共识、促进青少年实现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历史文化认同的最终目的。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使用香港通识教材等一手资料开展研究;二是将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置于香港回归以来的历史框架进行全景式勾勒,选题彰显新意;三是依据“乱港”事件中的黄之锋作为典型案例支撑理论阐述;四是提炼的结论与部分观点既结合香港的现实状况,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