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剪纸课程
经验课程
经验
幼儿
摘要:
剪纸作为一门民间艺术,因其使用工具和材料的简单、普遍,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流传,是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中可利用的便捷资源。夷陵区xxx幼儿园将剪纸作为幼儿园的的园本课程,已经实施了许多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即模仿教师的动作,依靠教师提供的范画或指导,缺少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而教师也习惯了在课堂中把控全场,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剪纸知识的传授和剪纸技能的练习上,常常忽视了幼儿的需要、兴趣以及幼儿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等。通过对幼儿园园本剪纸课程的观察,以及剪纸课程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笔者萌发了研究幼儿剪纸经验的想法,一方面为自己解疑答惑,另一方面也希望从研究中有所发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在研究综述部分,主要从剪纸课程的概念及其相关研究、经验课程的概念、经验课程的相关研究和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四个方面来展开。从查阅和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在学前教育领域,在剪纸课程方面,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更别说研究幼儿在剪纸课程中的经验课程了。另外,关于“经验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这些研究都发现学生的经验与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有一定的差距。以幼儿为研究对象的学者主要是国外学者和台湾学者(如金瑞芝、郑青青、廖凤瑞、李昭莹等),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与成就研究还有所欠缺。因此,研究剪纸课程中的幼儿经验课程,以弥补以幼儿为研究对象相关研究的不足,有一定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探讨幼儿在园本剪纸课程中的经验及经验过程,了解幼儿在园本剪纸课程中的参与程度、知觉感受和活动过程及成就等。研究发现:幼儿对剪纸课程的知觉与感受具有相似性,他们都能清楚地知觉到自己在做什么,但在描述时他们语言的丰富程度和详细程度不一样;幼儿在剪纸课程中较为专注,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但是剪纸课程中存在的“消极等待”现象、家长对剪纸的态度以及幼儿自身剪纸能力的强弱等,都可能会影响其对课程的喜好程度;另外,幼儿在剪纸课程中的经验和成就具有独特性,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研究最后还探讨了幼儿是否喜欢剪纸课程、在剪纸课程中获得的发展是否一样、如何减少或避免剪纸课程中的“消极等待”现象等问题。同时笔者对幼儿在剪纸课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思考,笔者认为剪纸课程并没有给幼儿带来最大限度地发展,导致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幼儿的学习方式缺少自主探索、幼儿已有的剪纸经验较为匮乏、教师对剪纸课程的实施不够重视、教师实施剪纸课程的阻力较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