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宜昌地区
临床特点分析
实验室指标分析
摘要:
研究背景:HS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SP肾损害绝大部分发生在发病半年内,但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很多患儿没有进行长期规范的随访而错过了早发现早干预的机会。目的:分析探索本地区HSP患儿的发病诱因及病因,分析HSP发生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探究常用临床检测指标与不同临床分型的关系,归纳概括其临床特征,以深入对本病的了解,进一步辅助临床诊疗。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宜昌市三家三甲医院儿科病区住院的HSP患儿,收集患儿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CRP、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录入到SPSS 22.0软件中。(2)分组:根据年龄特点将其分为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青春期组;根据临床分型将其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根据是否合并有消化道症状分为消化道受累组和非消化道受累组;根据是否合并有关节症状分为关节受累组和非关节受累组;根据是否合并有尿液改变分为肾脏受累组和非肾脏受累组。(3)观察指标:宜昌地区HSP患儿发病年龄、发病性别、发病季节特点,观察WBC、EO、NLR、PLT、CRP、Ig A、Ig G、Ig M、C3、C4、D-D、ASO、MP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4)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宜昌地区HSP以秋冬季节高发,尤其是每年的10月、11月、12月、1月、2月的发病人数最多。(2)宜昌地区HSP可能的发病诱因主要与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感染、支原体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3)宜昌地区HSP在急性期97.06%的患儿会出现典型皮疹,皮疹部位以双下肢最常见,少数患儿会累及到臀部、双上肢、躯干及颜面部皮肤。(4)宜昌地区HSP患儿累及到消化道者占比31.2%,累及患儿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痛。(5)宜昌地区HSP患儿出现关节损害者占比37.3%,大多数表现为踝关节受累,其次累及膝关节,还有部分表现为足背肿痛,个别累及腕关节。(6)宜昌地区HSP患儿出现尿液改变者占比36.7%,单纯表现为蛋白尿的有34例,单纯表现为血尿的有31例,同时合并有蛋白尿、血尿的有97例。(7)NLR、CRP、Ig G、Ig M在非消化道受累组和消化道受累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8)PLT、NLR、Ig A、Ig G、C4、D-D在关节受累组和关节受累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支原体感染组与非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发生关节受累的概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9)NLR、CRP、Ig A、Ig G、C3、D-D在非肾脏受累组和肾脏受累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支原体感染组与非支原体感染组以及呼吸道感染组与非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发生肾脏受累的概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Ig A、Ig G、C3、D-D是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11)NLR、CRP、Ig A、Ig G、C3、C4、D-D水平在不同临床表型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宜昌地区HSP以秋冬季高发,与感染等诱因有关,主要累及到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NLR、CRP、Ig G、Ig M水平与消化道受累有关,PLT、NLR、Ig A、Ig G、C4、D-D水平与关节受累有关,NLR、CRP、Ig A、Ig G、C3、D-D在非肾脏受累组和肾脏受累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呼吸道感染、Ig A、Ig G、C3、D-D是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