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务员规模
影响因素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摘要:
公务员规模问题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在历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对公务员数量的调控也是改革的核心点之一,它不仅需要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要担负起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体责任。学术界对公务员规模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适度性问题上,普遍认为机构相对庞大,人员比较臃肿,而对于影响地方公务员规模的内外在因素研究较少,研究的深度也不够透彻。我国对公务员规模的调控难点在地方政府更加突出,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难度相对较大,为了围绕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心,建立一支规模适度、业务精干的公务员队伍是确保政府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本文的研究选取了宜昌市2010至2019年9个县(区)域的公务员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理论假设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中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相关分析法对提取的主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来探求影响公务员规模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发现,社会发展水平、财政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与公务员规模成正相关,市场化水平则呈负相关。因为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能力增加,政府财政规模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政府需要聘请更多的公务员去参与到复杂的社会公共事务中,公务员规模会逐步扩张。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政府机构参与到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份额会减少,公务员规模则相对会缩减。本文认为,为了达到宜昌市公务员规模配置的最优化,政府需要充分认识职能范围的转变,依托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联合非营利组织的力量,扎实推进市场化的转型步伐,同时通过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严格把控政府财政预算,维持外部需求和内部供给相平衡的状态,最终达到为地方政府工作提质增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