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厕所革命
沙门氏菌
摘要:
目的掌握厕所革命前中后期,即2014—2020年宜昌地区食源性疾病病原谱的变化情况,了解厕所革命对宜昌市食源性疾病病原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20年宜昌市食源性疾病病例基本信息,采集粪便样本进行相关病原检测。整理宜昌市2014—2020年食品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项目报告,获悉相关食源性致病菌在食品的分布情况。2017—2020年与肠道疾病多发的5~10月采集长江水样开展食源性疾病致病菌检测。结果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2015—2017年诺如病毒检出率逐年升高至6.12%,2018年骤降至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62,P<0.05);细菌性病原菌检出率2018年显著下降,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7,P<0.05)。其中沙门氏菌检出率均为最高,2015—2018年和2020年血清型主要为鼠伤寒,2014年主要血清型为都柏林,2019年主要血清型为肠炎。2017—2020年长江水中仅检出了沙门氏菌和副溶血弧菌,检出率2018年最低,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6,P<0.05)。结论厕所革命可以降低宜昌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的检出率,降低长江水中沙门氏菌的检出率,但是对食源性疾病病原谱的构成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