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方博物馆
乡土地理
课程设计
高中地理
宜昌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乡土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应用成为提升地理教学实践性和生动性的重要途径。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地方博物馆资源融入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以宜昌市为例,构建乡土地理课程框架,并设计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
本研究首先界定了博物馆、地方博物馆、乡土地理等关键概念,并基于泰勒课程理论、情境认知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构建了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随后,对博物馆资源进行了详细梳理和分类,并分析了宜昌市各博物馆资源与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对应关系。筛选出适合开展乡土地理教育的重点博物馆,进行馆内资源与高中地理课标的进一步整合与评价,为课程内容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针对宜昌市高中生的博物馆乡土地理课程意愿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此类课程的需求和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结合博物馆资源的乡土地理课程持积极态度,并提出了对课程内容的期待。根据调查结果和资源分析,本研究进一步构建了乡土地理课程原则和设计流程,并以此为指导,设计了以宜昌市乡土地理概况、课程内容大纲、学习活动评价量表和课程设计评价指标等课程所需内容,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提供支撑。在教学设计环节,笔者特别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分别以宜昌博物馆和三峡工程博物馆为依托,设计了具体的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方法。最后,本研究总结了整个研究过程,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课程设计流程上的建议,为其他地区课程开发者进行基于博物馆资源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设计提供了流程与思路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