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干预
宏观调控
经济政策
和谐社会
计量经济学
摘要:
本文主要着重关注政府(本文特指中央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如何对区域经济进行有效调控的议题。选择此选题的初衷是来源于对现今社会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点问题的关注,因此由此展开对政府应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角色扮演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而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又是构建好和谐社会中的重要议题和关键一环,现今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越来越受到更多学者和经济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加大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国家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的“五个统筹”中的“统筹区域发展”中可以看出,国家已经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当今要坚持的一个发展方向。此外,“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和前进方向,而区域差距的缩小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要素,所以,在现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景下,研究区域经济如何更好的协调发展是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n 论文结构主要以递进的程序进行论证,首先界定了几个概念,将“区域”和“政府”的概念进行界定与区分,便于后面文章的写作,然后阐述了一下文章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所在,为文章的开展进行了有意义的铺垫,最后,参考了国内外关于区域经济政策发展和政府在其中作用的一些著作和文献,从中找到自己论文的创新点--首次将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政府财政政策的依存度纳入研究的范畴,主要分析政府政策对各地区将会产生的影响系数。之后,按照先理论分析后实证证明的方法递进的论证政府该如何做好区域经济调控工作的主要方式,并在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如何才能保持各地区均衡的发展的数量比例。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政府后期工作方向进行预测。\n 本文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内容和实证内容两部分。首先,从政府最近几十年对区域经济干预的历史沿革中分析政府在干预经济中对经济发展的益处和缺失之处,并根据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经济运行的基本状况,分析出政府应该如何开展以后工作的发展方向。先从理论方面分析出政府近时期对区域经济调控的目标转型,以及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果的理论分析。然后,再用实证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用E-VIEWS计量经济学进行模拟,分东、中、西部三个区域进行分析,主要研究政府对各区域投资产生的地区生产总值的产出系数大小,然后分析出政府应该如何进行投资分配,才能保证各地区的均衡发展的数量比例。最后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得出政府未来可能如何对区域进行调控的推测与分析。\n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将政府对东、中、西部的调控作用大小纳入考虑的范畴,并将3者进行比较,得出政府调控的比例问题,为未来进行调控提供参考的数量依据。本文的难点集中在对政府区域调控的未来方向的预测之上,因为中国经济形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区域的经济能力也是不断变化与改进的,未来各区域的经济环境也许会有大的改进,那么政府调控工作的重点也许就可能发生改变,所以,这也将为我们的预测设置难题。所以,本文只是就目前的发展形式进行最大可能性的预测分析,也许会有一些偏差。此外,本文由于主要研究政府开始实施“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之后的政府行为,所以选取的数据也是这段时期之内的数据,可能在计量分析模型中造成数据量不是很充足的现象,对预测的准确性也可能有一些影响,这也可能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不过,由于我们选取时间段的长度问题,所以这些数据也足够说明问题,从拟合系数上可以看出预测的优良性,对于拟合系数不是很优良的情况,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经济环境中的差异和缺陷来分析出其预测失准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