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汇率形成机制
金融市场
汇率波动
外汇投资者
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
计量经济学
摘要: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外汇投资者和融资者面临更加多的汇率风险,产生越来越多的避险需求。利用远期市场套期保值是规避汇率风险的常用办法。当前,人民币远期交易品种有两类:一类是境外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另一类是境内远期外汇,包括远期结售汇和银行间远期交易。远期交易随着汇率波动的增加而不断活跃,对人民币远期市场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有意义。对境外人民币NDF汇率、境内人民币远期汇率和境内即期汇率三个市场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反映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和发展状况,还可以为投资者、套期保值者和监管层提供更有益的市场信息,以对其行为进行指导。\n 本文在介绍境内外人民币远期市场及其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展的动因,并对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参考变量--人民币NDF汇率的走势进行描述分析,为后面的实证分析做铺垫。然后分别对境外NDF汇率与即期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境外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与境外NDF汇率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把时间分为汇改前和汇改后两个阶段,依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其次,对汇改后的三个市场的汇率水平进行深入探讨,把时间分为外管局禁令前和禁令后两个阶段,对汇率变化率时间序列建立MA-GARCH(1,1)模型,进行均值和波动的溢出效应检验,研究三者之间的定量动态关系。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n 通过对汇改前后3月期、6月期和1年期的境外人民币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和境内即期汇率三组时间序列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汇改以后,境内即期汇率和境外人民币NDF汇率表现出更大的弹性,而境内远期市场在长期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人民币仍然存在着升值压力。(2)汇改前,即期汇率时间序列表现出平稳特性,而汇改后为一阶单整;而境外NDF汇率和境内远期汇率无论汇改前还是汇改后都表现为一阶单整。汇改前,三种汇率彼此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汇改后,境外NDF汇率和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境内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协整性不强。(3)汇改前,只有境外NDF汇率对境内远期汇率具有单向引导作用;汇改后,即期汇率对境外NDF汇率具有单向引导作用,即期汇率只对1年期远期单向引导;境内远期汇率和境外NDF汇率具有双向引导关系。\n 通过对汇改以后,外管局发布禁令前后的1年期境外人民币NDF汇率、境内远期汇率和境内即期汇率日变动率的分析,结果表明:(1)发布禁令以后,人民币即期汇率、境内远期汇率和境外NDF汇率的波动性增加,表现出尖峰厚尾的特性,具有自相关性和波动集群性,且拒绝了汇率变化率序列为正态分布的假设。(2)从均值溢出来看,禁令前后境外NDF汇率对即期汇率具有单向溢出效应,即期汇率对境内远期汇率具有单向溢出效应,境外NDF汇率同时对境内远期汇率具有单向溢出效应;从波动溢出来看,禁令前人民币汇率的各市场间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禁令后,即期汇率对境外NDF汇率具有单向溢出效应,即期汇率对境内远期汇率具有单向溢出效应,境外NDF汇率和境内远期汇率具有双向溢出效应。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几点政策建议:(1)积极完善人民币即期外汇市场(2)加快人民币远期市场建设(3)打通境内外市场,对人民币远期进行合理定价(4)丰富人民币衍生产品品种(5)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n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计量经济学作为分析工具,对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境内外远期市场和即期市场的实际情况,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系统的对三个市场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2)先将时间段区分为人民币汇率改革前和人民币汇率改革后,对比分析汇改前后的汇率走势;然后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时间进行研究,将时间段分为外管局禁令前和外管局禁令后,对比分析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3)实证检验不仅包括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还包括MA-GARCH(1,1)模型的估计和均值、波动溢出效应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