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计量经济学
空间形态
特色商业街区
空间活力
因果推断
摘要:
近年来,我国迎来了城市化大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间重构问题,并且随着城市发展的目标逐渐转向为以人为本、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可以从空间与人的角度中,使用新的方法来进一步探索城市空间结构问题,再加上城市各种特色商业街区的涌现,其不同街区表现出不同活力的现象也值得讨论。
空间形态是空间结构的物质表现,其与人的活力息息相关,因此从城市形态出发对活力进行研究,探究两者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活力是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有序发展、优化空间品质的重要途径。以往对两者的关联性的研究有多种角度,其一是直接对量化后的形态指标与空间活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二首先对形态进行测度后提出活力的假说,并通过活力的测度进行验证;其三也有学者会基于人群活动的轨迹,立足于人的感知视角,将量化后的感知指标与形态指标进行拟合来进一步研究两者的关联,但是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在与空间活力关联的研究中的角度上使用的均是回归分析,其结论仍是对于回归结果的定性解读,往往可能会因内生性问题而呈现出一定的虚假相关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借助计量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理论,对特色商业街区中因反向因果和遗漏变量这两个重要的因素所造成的“虚假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本文首先界定了物质空间形态和活力的概念,通过文献调研法构建了空间形态中可以营造活力的部分的测度体系同时研究了其量化的方法,同时对如何量化人群活力表征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明确使用WIFI嗅探的方法获取人群活力数据。之后根据文献调查挑选出合肥市较为出色的三个商业街区开展调研,在得到空间形态的活力指数和人群活力的量化数据后进行了数次回归分析,再通过文献调研法确定了数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控制变量进一步分析,之后通过本文设立的工具变量选取程序,引入风荷载变量和建筑形状因子变量两个工具变量对结果进行因果推断,发现三个街区的物质空间形态和人群活力具备显著的因果关联性,且显著性受道路整合度、穿行度、建筑形态测度和业态丰富度等多种要素共同影响,具有系统性的提点,也提出了特色商业街区作为“孤岛”在城市中的定位。最后本文给出了一定程度上对于城市的物质空间形态和活力的关联性上的解决框架,但存在缺少不同方法对比、研究变量需要扩大等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