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绿色信贷政策
公司金融
现金持有
现金分红
商业信用融资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气候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全球气温持续上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应对气候问题,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包括出台环境规制限制污染气体的排放,或者是通过市场手段减少碳排放等等。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调整金融资源的分配,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而缓解气候变化。例如,早在1974年,德国就成立了以环保为宗旨的“生态银行”。此外,2003年发布的“赤道原则”则要求金融机构审慎性地核查融资项目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该原则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绿色信贷标准,并已被全球38个国家的138家金融机构正式采纳。我国也在积极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2012年,原银监会发布了《绿色信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这是我国绿色信贷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该《指引》发布以来,我国绿色信贷规模迅速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22.03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
《指引》要求银行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同时限制和减少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的贷款。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我们研究绿色金融经济效果提供一个较好的研究机会。首先,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一个准自然实验,因此研究结果较少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干扰,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因果关系。此外,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首个建立起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因此以我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绿色信贷政策经济效果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现金持有、现金分红和商业信用融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决策,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然而,现有的研究很少关注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这三项财务政策的影响。绿色信贷政策是否会影响企业这三项财务决策?如果会,其中的传导机制是什么?此外,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这三项财务决策的影响是否会受公司治理水平、融资约束水平、企业产权性质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本文可以丰富绿色金融经济效果这一脉文献,并为政策制定者评估政策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利用《指引》的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现金分红以及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本文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这三项财务政策的影响,然后利用平行趋势检验、倾向性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PSM+DID)、安慰剂检验、变更变量度量方式、改变样本区间等方法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公司治理水平、融资约束水平、企业产权性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上述关系的影响。
本文一共包括七章。第一章是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以及本文的研究创新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本章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绿色信贷政策、企业现金持有、现金分红和商业信用方面相关文献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第三章是政策背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绿色信贷的发展与现状,然后重点分析了《指引》的具体内容,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本章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PSM+DID、安慰剂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变更变量度量方式、替换回归样本等方法对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此外,本章还通过异质性分析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机制。本章最后还研究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现金价值的影响。第五章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现金分红的影响。本章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验证结果的稳健性。此外,本章进一步结合公司治理水平,融资约束等因素探讨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现金价值的影响机制。本章最后还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股利平滑以及股份回购的影响。第六章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本章首先利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PSM+DID、安慰剂检验、平行趋势检验、变更变量度量、替换回归样本等方法对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此外,本章进一步结合企业产权性质、公司议价能力、行业竞争强弱、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探讨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机制。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本章归纳总结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后,相对于非污染企业,污染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显著上升。这一促进效应在公司治理较弱、融资约束较强和绿色创新较多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通过“信贷渠道”和“银行监管渠道”两个渠道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此外,本文还发现,绿色信贷政策会显著提高污染企业的现金价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