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供应链金融
公司金融
摘要:
2018年至今,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并且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为了寻找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关键点,数字经济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战略,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经济高度契合。数字普惠金融强化了传统金融的普惠属性,通过对传统金融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其赋能助力,持续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这一作用完美契合了供应链金融的特性。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优化整条供应链上的资金流动,达到稳定企业的生产链条和增加链上企业利润的作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各企业协同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因此研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否对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出发,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水平的具体影响。首先结合相关领域的文献,阐述了数字普惠金融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同时,本文利用2011-2019的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创建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供应链金融水平的影响。随后分离中小企业的子样本以及扩充企业样本,建立了不平衡面板进行回归,结论依旧成立,证明了回归的稳健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为了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供应链金融水平影响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建立了门槛效应模型,证明存在双门槛效应。最后本文按照企业性质及地区差异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之间均存在异质性,并阐述了可能的原因。本文得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供应链金融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以此可以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第一,应大力发展国内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疏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沿企业路径的传导渠道,令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关资源流转分配更加的高效、安全,为促进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应促进国内经济结构优化,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达到拓展产业链、应用多场景以及开发新市场等结果,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第三,应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多样性,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更及时、更多元、更优质地对企业输出金融服务,构建更完善的数字普惠金融供给体系。第四,应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强化系统性风险防控,防止风险在行业间、市场间以及地区间的传递。第五,应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引导全部地区有序协调发展。第六,应因地制宜实施有差别的数字普惠金融策略,提升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